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访王霜:从武汉临空港走出的“女C罗”

2017年07月21日 11:20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 
王霜 资料图
王霜 资料图

  牛尾巴过人、马赛回旋、彩虹过人、任意电梯球,人球分过——王霜信手拈来,技术要领融汇于心,能够毫无违和感的在比赛中运用上。

  这名被网友赞誉为“女足C罗”的国家队队员王霜,就是从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走出。

  武汉是中国足球改革试点城市,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也走在国内各城市前列。而临空港女子足球项目发展则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到现在,已经形成独特的人才招募,发现和选送机制,近年来更是为女足输送了王霜、吕悦云等一批“国脚”。

  从小学到高中“一条龙”输送机制

  7月17日下午6时,记者在吴家山中学足球场上探班女足训练,初中、高中队的学员按衣服颜色分为明确的两队,虽然从身高上看不出太大区别,但从个人表现与技术成熟度,能感觉到不同水平层面的差距。

  当天的场上教练是临空港青年足球训练队总教练员韩建,助教周青,训练队高中组主教练钟倩。他们将队员按实力均衡分为两队,进行模拟对抗训练,过程中不时进行指导,这些队员很多都是跟随三位教练多年,他们彼此已十分熟悉。

  据了解,从小学开始选拔队员,经过不断淘汰和优选,将优秀队员选送到初中、高中继续培养,这是临空港从1994年就开始的女足人才培养机制。早期临空港在当地教委、体委的具体操作下,以“绿荫工程”为载体,通过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开展体育专项训练活动,形成全区上下重视体育,基层学校优选人才的体制。

  20多年来,这个人才培养链条上的学校不断更替,尤其是高中阶段,全市重点的吴家山中学担负起高中阶段队员文化学习、项目训练的综合培养任务。为了孩子们能学习、训练互不耽误,负责小学阶段学习训练的吴家山一小,还将足球队员们专门编成一个班。

  以比赛挑尖子 文化体育两不误

  对于运动员的成长路径,文化与体育素质一直都存在矛盾: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投入过多到训练中,文化学习必然受到影响,除了少数文体兼优的学生,一般孩子都必须经历一个磨炼甚至淘汰的过程。

  对此临空港也有独特的一套保障机制:通过赛事选拔尖子,通过教学体制保障学习,尽量做到文化体育两不误。

  “一场比赛,短则数天,多则十天半月,必然会打断学校正常的学习课时,同样也会打乱训练进程。另外,选送一批队员参赛,剩下的队员怎么办?他们会不会心想:优秀的被选走了,我们都是陪练的?”临空港文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但也不是一定不参加比赛。“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做好所有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组织地选送队员。做到参赛一次,发现一批人才,优选一批人才。”

  吴家山中学是整个临空港校园足球的出口。多年来,该校不仅培养出了岳敏、王霜等二十多名各级国家队队员,还将一批一批学生送入了令人向往的高等学府。

  “我们每届队员大部分都去了北师大、中南大学、武汉体院等重点大学。”吴家山中学何建明校长坦言,如果单凭文化课成绩,她们要考这样的大学有些困难。“现在,北大、清华都开始招校园足球特长生,本地的武大、华中科大等7所高校也拿出了招生计划。未来几年,我们的优秀球员,很可能会出现在北大、清华的校园里。”据了解,吕悦云跟王霜是同一届的,她俩曾一起进过国家队。吕悦云现就读北京师范大学,还成功保研。

  丰沃一方土壤 培养优秀人才

  临空港校园足球的发展,韩建是最重要的见证人。他是王霜的启蒙老师,也是临空港校园足球的总教头。这位曾经的湖北省青年队队长,2005年受邀来到临空港搞校园足球,一干就是12年。

  韩建对足球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痴迷,每天跟队员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女儿有时怪我,说我对自己的队员比对她还好。”韩建满怀歉意地说,“现在,我会倾注更多关爱在女儿身上,不能错过她的成长。”

  正是这份对事业的执着,韩建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好苗子,一手培养出王霜、冯刚、吕悦云、邓斯等4名国脚。

  因为痴迷足球,一心扑在足球训练上,韩建放弃了体制教师的身份,以特聘教练身份投身足球教育事业。他表示,现在的收入比体制教师高,至于身份问题:“我热爱这个事业,其他的我不是太看重。”有人为他抱不平,他总回报以微笑,在他心里,能够在这片绿荫场上,已是满足。

  “临空港历届领导都很重视校园足球,这促成了临空港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生态。在这样的土壤上,出好苗子是必然的。现在,整个社会对校园足球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临空港的校园足球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韩建说。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