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国乒削球手何时冒出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新民晚报:国乒削球手何时冒出头
2009年06月12日 16:28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实行无机胶水后,削球手是公认的受益者。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世界挑战赛上,国乒丢掉的两场比赛都败给了削球手。当今“世界第一削”朱世赫的红火,大大提升了攻削大战的观赏性。而韩国削球至今独树一帜,不免使人发问:中国削球打法怎么了?

  后继乏人

  中国乒坛最近一位世界级的削球手,要上溯到1995年第43届天津世乒赛上名震天下的骁将丁松,他削中带攻的独特打法曾令世界一流好手无计可施。在丁松身后,则是中国削球打法脱离世界乒坛主流的一片空白。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魔术师”张燮林、首次为中国夺得女团冠军的林惠卿、郑敏之,一代代削球手多次作为中国乒乓的秘密武器,为国球书写辉煌。70年代起,随着弧圈球技术不断发展、强大,削球打法逐渐趋于被动。今天,国乒男女队虽然都保留了削球选手,如男队的侯英超、女队的范瑛,但是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作为国家队特殊打法的一员,帮助其他选手熟悉削球打法,自身既缺少国际比赛的经验,在国内比赛中也因被攻球手研究透了,成绩平平。

  难以立足

  执教交通大学乒乓队的丁松日前在现场观摩了马龙与朱世赫的攻削大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中国队成绩这么好,都派攻球手去打就可以了,不需要削球手了。这与我们那个时代不同了,我那时属于‘乱世’,现在稳定下来了。”

  丁松认为,目前中国打削球的人少,缺乏基础,客观上,也是因为这种打法要求技术全面,培养周期长,有时削球手还没练到火候,技术特点已经被队友琢磨清楚了,所以很难在队里立足。即使是冒出头了,成为对手主要研究的对象,一旦被吃透,长期立足也成问题。

  尽管中国削球打法对国乒没有秘密可言,然而韩国削球打法在胶皮使用和技术风格上的迥然不同,又造成中国球员打韩国削球不适应。无机胶水时代,朱世赫在四个月内连克国乒6名一线选手;横滨世乒赛前封闭集训,中国女乒从省市队急招男削球陪练,与范瑛一起合作,“二拉一”配合丁宁适应削球,但国际赛场上,丁宁对阵削球手金暻娥还是没过关。

  革新求变

  在国际乒坛,韩国削球是当今削球打法的主流。而作为中国削球打法的代表,丁松有自信:“我们中国人打削球,有中国人的办法。以我们的实力绝对可以培养出好的选手。”

  结合自己的体会,丁松认为,削球训练很多培养方法要改变:“不能像原来这种模式去培养削球,我认为削球要立足必须要全攻全守了。举个简单例子,朱世赫和我的接发球只有防守,没别的套路。这方面要多动脑,要从小就要全面培养削球手。”论及能否实际操作打造一支削球俱乐部,丁松也表态,不是没考虑过,但是现在自己既是教练又在读书,很难分身。

  中国第一代“魔术师”张燮林也支招说:“我有个想法,要挑选一些两面攻不错、但很难出成绩的运动员来改练削球,这样值得一试。因为先练削球后,容易保守,不敢进攻。另外,削球手要想立足,必须提高反手进攻能力。朱世赫如果提高了反手进攻能力,还能更进一步。”

【编辑:刘通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