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全运学奥运要变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南方都市报:全运学奥运要变通
2009年10月28日 11: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向北京奥运会看齐”,这是本次全运会的一大口号。盛大的开幕式、全运会专用车道、设施齐备接近豪华的媒体村……处处都带有学习奥运的痕迹。但是,在组织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同时,也有一些瑕疵的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变通。

  案例之一是举重馆外面的安检口。这个安检口摆有3台安检机器,数十名安保人员,但在比赛行将开始之前,这里往往都会排起长队,拖家带口的观众和扛着机器的记者,挤在了一起。因为只有一台机器投入应用,其他两台却被闲置。有记者问及原因,安保人员的回答很干脆:这是领导决定的,我不知道。再三交涉之下,终于加开了一台,怎料啼笑皆非的事情再次发生:他们规定一台走不带包人群,一台走带包人群。结果是,供不带包观众经过的那台畅行无阻,而带包的那台又排起了长龙。

  案例之二是游泳赛场的采访证制度。游泳比赛的第一天,上午预赛到达赛场的记者们就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规定:除了佩戴组委会颁发的通用采访证之外,所有记者还必须提前到赛场办理临时采访证。更为可笑的是,这些临时采访证还按不同区域分多种类型:媒体看台区采访证、混合采访区采访证、新闻发布厅采访证……如此一来,采访一场比赛,你的脖子上必须挂满了证件,就像荣誉勋章一样。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每个证件数量有限,必须靠“抢”才能完成采访的工作。记者现场采访了一届奥运会和两届世锦赛,还从未看到如此荒唐规定。结果是第一天就发生混乱,某国家级通讯社的记者要在混合区采访张琳,结果因没有临时证件被志愿者拉住了衣服,双方发生轻微口角。还好,到了晚上,这个规定就被取消了。

  案例之三是网球场的混合采访区。昨天的决赛中,为了采访彭帅,网球赛场涌进了很多记者。在比赛结束后,记者们的第一反应是前往混合采访区等待采访,结果发现这个赛场根本就没有设置这个区域。记者询问一名志愿者,得到的答案是“我不知道,你得问问清洁工,可能他们知道。”原来,由于此前的比赛中到场的记者不多,根本就没有设立混合采访区,但到了决赛,这条“潜规则”显然不够用了。

  案例之四是班车。根据赛会交通保障部的规定,班车定时出发。而在媒体村通往赛场的班车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车上已经坐满了记者,但班车就是原地不动。司机师傅的解释是,他们要按时发车。可问题是,车里已经坐满了人,您还等什么呢?为什么非要死等时间,赶紧发车让后面的班车再排上岂不是更好?特派记者徐显强(本报济南电)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