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民本基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体育强国”建设中的民本基础
2009年12月21日 14:5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重塑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良性关系,弱化锦标体育、商业体育的负面影响,遏制扭曲体育、病态体育、丑恶体育在一些领域猖獗的势头

  一次体育界高层学术会议让笔者得到两大信息:一是北京奥运会后有了将“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二是群众体育尚处于资源严重匮乏的状态。

  中国举办了一届成功的奥运会,51枚金牌和随处可见的晨晚练人群,可以证明体育大国的说法,适时提出由大到强的要求可说是恰逢其时。然而何为大、怎样强却是中国体育一个绕不过去的社会文化命题。单从绝对数角度看,13亿之众即便仅有10%的体育人口,也将是1.3亿,何况将近有体育人口28%之说,数量大到为许多国家人口之和的地步。但是与先进国度的体育人口比例(如近50%)对照,与体育方面虽然未见夺得几块世界比赛金牌,却人人拥有强烈的参与体育活动意识,许多人将体育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相比,我们谈“大”就有些底气不足。更何况当见到中国青少年2006年与2000年指标对比中,6岁到22岁的学生在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等指标上明显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大幅度上升;再看2005年17岁中日青年的测试中,50米跑、握力、体重、身高等指标中国青年均低于日本青年时,“体育大国”的构成与质量,多少让人思之沉重。

  无论是体育大国还是体育强国,都应将“民本”思想视为体育事业的战略方针和发展基础,只有当庞大的体育人口、浩浩荡荡的体育热爱者和参与者出现时,竞技体育才有优质人才储备,才有广大的欣赏消费市场,才会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才到称大称强的起点。但是目前国人的体育文化水准,拥有的公共体育资源,尚处很低的状态。

  有调查显示,中国的孩子尤其是大学生,80%的可支配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上,只有20%的时间从事一些唱歌、跳舞、体育锻炼;而美国的学生则是在这两个方面各占50%。社会体育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城市和国家的体育氛围,也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体育大国或强国。

  体育是对场地、设施、条件有依赖性的活动,社会体育在发达国家体现在社区体育场地的合理分布,如15分钟路程内要有足球、篮球等项目汇集的体育中心,每万人达到200个场馆的配置。纵向比有长足进步的我国,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每万人拥有场馆6.58个(对社会开放的仅合2.5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200:6.58的差距,是很多人知道体育之意义却少有体育之行为的原因之一。

  体育是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支持的社会事业。竞技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化的大国,应该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专业竞技体育队伍,需要有给民族带来光荣的竞技体育成绩,必须尊崇包括“更高、更快、更强”和公平竞争、有序规则等现代精神的竞技体育价值……但是当竞技体育脱离大众体育,并且畸形吞噬公共体育资源时,就要考虑有无方向性偏差了。某特大型城市,在其体育经费为5050万元时,竞技体育是5000万元,群众体育为50万元;因国家投入的增加和体育彩票等收入,体育经费涨到5个亿时,分配到社会体育中心的钱仅仅1200万元,市民每年人均不足1元。某省披露全运会上夺取一块金牌折合1800万元投入,某市接着报告自己所需2800万元,另一省官员则称花费了3200万元。资源汇聚度的差距极大,说明我们的体育事业的确有背离其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的问题,存在不科学、不正确、不以人为本的趋向。

  体育是讲科学、有技巧、需要在专业指导下开展的活动。1996年全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万人,与总人口之比1:20398;2000年,体育指导员升至18万余人,比例为1:7230。2004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为43万人,比例1:3023,《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要求,到2010年我国将有一支60万到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2000的新高。但比发达国家差距仍很大,如德国平均每40人就有一个社会体育辅导员。而且要注意体育俱乐部是他们开展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专业指导服务依托俱乐部平台生存和发展。日本早已实现80%以上的镇村有体育俱乐部。多种专业资质的体育辅导员队伍通过俱乐部服务社会,例如日常的训练、周末的比赛、特色的联赛,等等。

  体育工作决策者观念上的民本意识十分重要,体育事业结构上的民本基础要进入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用文化体育、和谐体育、科学体育的精神重塑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良性关系,弱化锦标体育、商业体育的负面影响,遏制扭曲体育、病态体育、丑恶体育在一些领域猖獗的势头,让中国体育走上全面健康的轨道,这应该上升为新时期民族体育大业的共识。(沈望舒)

  沈望舒: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