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于正遭揭底:一个“小跑棚”的悲喜人生(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2日 14:52 来源:南宁晚报 参与互动(0)

  离开李惠民,于正北上北京发展:“接剧本写到一半公司倒闭了,一分钱没有拿到。《烟花三月》老板陷入苦恋中,跟你谈了一年的心事,剧本一直被否定,烂啦烂啦,听到你都觉得自己不会写剧本。”最具苦情色彩的故事还在之后:“父亲病危,我要奔丧,老板不让走,我爬水管溜出去回家,但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我当时就崩溃了。然后生着病赶回北京,人家说不用你写了,已经找人写完了。”

  直到《大清后宫》,于正开始顺风顺水,找他合作和骂他的人都渐渐多了起来。他开始拿着一流编剧的钱,筹谋着做一流制片人的事。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清晰地知道,收视率是他最大的筹码,是以那些指着他鼻子威胁说要把他“拉去窑洞里烧了”的投资方,才会顶着相互极度的厌恶感一次次地又重拾旧好。当他打算不跟谁合作的时候,总会收到“你等着看吧,弄死你”之类的威胁信息。

  湖南卫视副总编辑李浩曾经评价于正,用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是一位深谙观众心理的电视专家。”背后的数字是,《宫》首播收视破3%,网络点击破亿;《美人心计》连续十多天蝉联卫视黄金档收视冠军,安徽卫视平均收视过1.1%。

  他从不拒绝接听媒体的电话

  于正的剧,总是能在三集内渲染出强烈的矛盾冲突来,各种纠结和悬疑随之铺线,而有研究表明,电视观众的忍耐限度正是前三集——看下去了接着看,没看下去的再也不看。快节奏的时代造就了高压人群,没有人愿意回家后还动脑子研究电视剧,于正很清楚这一点,并且将其放大化,比起智商或者技巧,他更强调情感的宣泄,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很多剧都是“自娱”,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他其实比观众还了解观众。所以你能看到华丽的置景,美轮美奂的化妆造型,个个年轻漂亮的男女主演,还有常识性的错误、近乎琼瑶的浅显对白。

  如果说,作为编剧,于正身上有什么确实值得同行学习的,那便是对市场的敬畏与热爱。他可能要比任何一个编剧都明白,观众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哪怕你指着他鼻子说毫无情怀,毫无品质。问题是,就如于正反问的那样,通过一部电视剧就将中国针灸打上韩国烙印的《大长今》,认真算起来又有几分情怀几分史实?而那些动辄以情怀自居的编剧,何尝又不是在“自娱”?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