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观察:宏观调控再下狠手 中国加大土地调控力度

2006年09月05日 18:53

    八月九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沪上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在刚过去的七月继续延续下滑态势,而房价却根据地段和品质的差异性,呈现出涨跌不同走向。业内人士分析,政府调控效应显现,上海楼市在日趋理性的自住需求引导下,其价格正面临着重新“洗牌”。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九月五日电 题:宏观调控再下狠手 中国加大土地调控力度

  中新社记者 赵胜玉

  国务院今天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传递出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面对象今年酷热的天气一样的经济形势,中国宏观调控再下狠手:加大土地调控力度,让炙人的中国经济降温。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并实施了一些具体措施,其目的就是要控制经济过快增长,但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强劲增长了百分之十点九,它高出了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计划三个百分点。这一增长态势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之为“高烧不退”!

  经济过热的助燃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贷款,另一个则是土地供应。中国在金融调控方面已经驾轻就熟且效果显著。而对于土地调控则显得手段不多,主要原因是,对土地的冲动往往来自于地方政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一个良好的开局,往往争上大项目,建大工厂,设开发区,对土地需求十分殷切,为过热的经济添柴加油。

  其实,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土地失控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二00四年十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近年来,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国土资源部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土地利用粗放、用地结构不够合理这些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竞相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有的地方政府违规分拆批地、越权批地,违法违规用地现象严重。专家认为,这些问题已影响到经济平稳运行和国家长远发展。

  专家指出,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专家认为,土地调控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要提高土地收益用于“三农”的比重。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同时要提高耕地占用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的责任。省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严格实行问责制。

  专家认为,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工作,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编辑:余瑞冬】
:::相 关 报 道:::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全文)
·中国再收土地闸门 国务院要求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 部署加强土地调控工作
  相关专题:中国房地产业新一轮调控揭幕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