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五个论"引发强烈反响 经济学家再度"集体失语"

2005年11月01日 10:29

  中新网11月1日电 《中华工商时报》今日载文称,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专访———“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以下简称“五个论”)一文引起强烈的反响。这是继去年以来,主流经济学家因在“郎顾之争”中力挺科龙公司董事长顾雏军而受到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后,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连日来,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广州日报》等知名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就中国经济学家的水准、职责和道德等问题进行讨论。

  10月27日,《新京报》率先对“五个论”做出反响,该报于当天发表的经济学家梁小民的文章说,无论从事什么研究,经济学家应该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有良知,有独立人格,有社会责任感。不能把经济学作为给自己赚钱的工作,领了钱给别人消灾。有的经济学家儿女亲属炒股,就鼓吹股市要冲上5000点;当企业的独立董事,挣了钱就为这家企业“鼓与呼”,充当“掮客”;或者挣钱参加论证会,为企业评功摆好。公众对某些经济学家的一些行为有目共睹,才有抨击,才有“恨铁不成钢”的过激言论。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丁学良的批评不过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一样,说出了一个真相而已。“总是香港的教授做那个勇敢的‘小男孩’,不但是大陆学界的悲哀,更是大陆学人的悲哀。”该报同一天发表的另一篇署名文章说:“断言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只是一家之言。丁学良的本意并非要为中国的经济学家集体画像,也并非刻意与他们过不去。他的论语传递的信号很明显:某些经济学家该深思了。”

  《广州日报》甚至开出了一份在国内利益集团中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的名单,并披露北京的一些一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在百万元至数百万元,二流经济学家的年收入也在60万左右,这些收入来自于讲课费、咨询费、项目费、给利益集团服务(以独董身份)等许多方面。

  《证券时报》发表的文章说:“经济学家讲错了东西,说错了话,这些问题都不大,充其量大家只是认为水平不够而一笑而过,也不造成什么危害,因为这属于学术水平问题。但如果挟带着为利益集团代言的‘私货’,指东朝西、颠倒是非,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公众甚至政府决策形成严重误导,那就是人品道德问题了。”

  公众对经济学家的批评和指责,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年代里,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和道德沦丧。比较遗憾的是,面对这些指责和批评,主流经济学家再一次“集体失语”。但在目前正在开展的这场关于中国经济学人水准和责任的大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公众希望倾听来自经济学家自己,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发出的声音。(记者 曲力秋)

 
编辑:姚笛】
:::相 关 报 道:::
·别拿学问当金钱的"敲门砖" 中国经济学家该深思
·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有几个
·香港教授:主流经济学家太少精力做经济科学研究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