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台报社论称,当局“积极管理”新措施“错错错”

2006年03月28日 10:25

  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八日电 台北消息:《联合报》二十八日发表社论,续评当局日前公布的“积极管理”配套措施。

  这篇题为《执政者岂可站在世界潮流与台湾民意的对立面?》的社论称,“行政院”公布“积极管理”新措施,舆论一片痛骂之声,连民进党内都因“中国政策大辩论”破局而闹翻天。当局这套新措施,从行政面来说,错;从政治面来说,错;从经济面来说,更是大错特错。

  社论说,新发布的所谓“积极管理”配套措施,说穿了,是一个为陈水扁舐痔吮痈的动作,是为陈水扁径自推翻“经发会”结论的个人决策贡献执行方案。陈水扁在元旦文告中宣布“积极管理”政策而遭到党内外强大反弹之后,曾一度故示民主姿态,强调党内路线方向可进行辩论;如今连这种装饰性的善意作态都收回,摆明了要彻底巩固民进党内的“一言堂”地位。这件事,已不只是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对立,而且造成了陈水扁与民进党内较开明意见的对立,看“绿委”痛批“这样搞下去死定了”,就可见民进党内亦深知此事对其形象和民意基础的严重冲击,所以说在政治面绝对是一大错误。

  社论说,“积极管理”的这套新措施,其最关键处在于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重大案件增加“政策审查”的限制。“政策审查”四个字语焉不详,却给了主管机关对台商投资决断生死的尚方宝剑,连民进党“立委”都直言批评“根本就是政治审查”。当局的重大决策转弯却逃避民意监督,决策程序不透明不公开,被“立委”批评“武断反动”;此行政面的错误之一。当局以“审查”为名插手私有企业经营,干扰民间获利机会,既不正当也无效率,例如要求“金管会”透过金融机构控管台商资金和信用资料,恐已逾越法律界限;此行政面的错误之二。而新制所谓的实地查核措施很可能遇到执行障碍,尤其在两岸金融监理机制尚不存在的情况下,台湾会计师登陆查核将有种种法律面和技术面的困难,大企业除台商之外的其它国籍投资者也不会轻易同意接受台湾的政策查核,皆使新措施可能落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后果;此行政面的错误之三。

  社论说,“积极管理”新措施能执行到什么地步,尚是未知数;但仅仅政策宣示的意义,就足使台商心寒,使台湾过去建立的自由化形象大倒退,也使陈水扁当局屡屡对外宣称“与世界接轨”的口号成为空言。这几项负面效果加在一起,陈水扁还要喊什么“拼经济”?

 
编辑:秦欣】
:::相 关 报 道:::
·台报:"积极管理"比"戒急用忍"可怕 经济前景黯淡
·台当局两岸经贸“积极管理”方案激起民间质疑声
·台商摇头叹息"积极管理有效开放" 指会麻烦多多
·"陆委会"公布所谓"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方案
·台“陆委会”将公布扁“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内涵
·国台办:台当局“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倒行逆施
·台报:"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台经济自由度势必滑落
·台官员:春节客货运包机等具 “积极管理”条件
·“染色”大熊猫 先被“积极管理”
·台湾民意代表指"积极管理 有效开放"是病理政策
·调查显示:台当局越“积极管理”台商越积极登陆
·岛内工商界、学界对“积极管理”思维感到无奈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