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新一轮楼市调控动真格

2006年05月30日 09:52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 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近年房地产问题已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困扰。两年前这成了经济降温中的一个重点整治领域,到今年政府再度提出防止过热时,又成为主要的调控对象之一。当局在出台“国六条”的整治方针后,昨日又推出“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包含十多条治理措施,为落实“国六条”提供了可具体操作的起步点。显然,这也在市场预期中:近日一些地区的房地产市道已开始转静。

  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比较复杂,并非可以简单地用“过热”来概括者。这里实际上有三大问题: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和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涉及宏观、产业以至微观的多个层次,和金融、土地及建造等多个行业,故影响面甚广。再加上不同地区、地点及房产类别的交易各具特点,没有一个统一市场,因此在处理上更为困难,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种差异因素,在政策上绝不能搞一刀切。

  此次出台的包括不少甚具针对性的措施,能较全面地处理上述三大问题,其中有几方面尤为突出:(一)强化对经济及廉租住房的建造及土地供应规划,以保证有足够供给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二)在结构上设限以保证九十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供应比重。(三)严把信贷关,提高开发及按揭借贷要求。(四)延长征收转手税项时限以打击炒卖。(五)强化处理土地及房产囤积行为。

  无疑,各项措施的方向都基本正确,但实效如何将要看各地对执行的积极性。从政策力度上看,调整只属温和,反映政府不想一下打死楼市。例如提高个人按揭贷款首付最低比例至三成,和延长转手营业税年限至五年等,都不算重锤出击。同时,许多措施特别是制订规划及控制城市拆建步伐等,都有赖地方政府按当地情况设计具体方案及予以执行,其中自有不少回旋余地。

  两年前的房地产调控成效未如理想已是各方共识,否则也不必再出台新一轮措施,今次调控成效如何也待观察。关键在于中央能否总结过去经验,加强对地方的督查,慎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敷衍了事。这里面又要注意几大问题,首先是技术上的。目前中国楼市出现了奇特的矛盾组合:一方面是空置量高,似反映供过于求;而另一面则价格急升,似反映求过于供。究竟问题根子何在,须先作详细的市道调研,找出是否供求错配,或囤积托市,或有其它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强化统计及各部门的有关信息系统建设以方便监控。例如税收及房产交易部门未有数据交流,易造成走漏税款而削弱调控能力。

  其次是要端正发展战略。房地产经近年急促扩展后,已成了地产税收的重要来源,并形成了宽广的既得利益集团,及各种钱权交易、圈地炒作网络,故要纠正除要有严密的监控体系及规章外,还须有严刑峻法,否则难收显效。

  总之,房地产新一轮调控能否生效,就看是否动真格了。(摘自香港大公报5月30日社评)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