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价格普涨成本待透明:不合理收费需遏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公共产品价格普涨成本待透明:不合理收费需遏制

2010年08月05日 03:42 来源:CCTV《新闻1+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8月4日完成台本

  ——涨价有了“紧箍咒”?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作为消费者来讲,对于那些由政府指导或者政府定价的商品价格,哪怕是些微的浮动都会非常敏感,比如说汽柴油的价格,包括一些公园景点的门票价格等等,当然我们希望不涨价最好,但是如果要涨价的话,能不能涨得透明、涨得明白呢?

  (播放短片)

  同期 中国工商银行南宁分行客服人员:

  跨行取款的手续费是每一笔四块钱。

  中国建设银行大连分行客服人员:

  每取一笔收您4块钱手续费。

  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客服人员:

  是每笔四块,这个价格都已经是(实行)一年多的价格了。

  解说:

  今天,银行柜员机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当多个省市的商业银行开始将柜员机跨行取款的手续费由两元调至四元的时候,自然会引发很多普通消费者的情绪,为什么涨?通过什么方式涨?

  市民:

  应该提前说吧,我觉得不能接受,我宁可不使用。

  清远市民:

  4元肯定贵,存款利息现在这么低,存一年(利息)也不够跨行取钱的手续费。

  昆明市民:

  你既然是银联卡就是应该是通用的,为什么手续费要提高到四元呢?不合理。

  解说:

  尽管只是多收了两块,但引发的社会争议却在持续升温。而在最近一段时间,涨价本身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比如,一棵其貌不扬的大蒜,从山东到广东身价就翻了七番。

  档主:

  涨价啊,天天都涨啊,每天都涨5毛,连续涨了差不多5天了。

  商贩:

  太贵了,买一斤蒜头差不多能买一斤猪肉了。

  解说:

  比如山西,平遥景区门票也准备上涨。

  路丽华(听证会消费者代表):

  我认为本次“取之于门票,用之于保护”的调整价格方案,我本人表示赞同。

  解说:

  还有广东珠海的妈妈们发现,自己孩子的幼儿园刚被评为省级,价格就一路飙升,仅保教费每月就上涨了320元。

  家长:

  你说你涨了,不能说让小孩不上幼儿园吧。

  解说:

  在北京,上周首次公布了公租房成本租价,每平方米每月20元至30元,但是根据记者调查,这个价位已经高出了市场价格,公租房成了高租房。

  涨价是不是新闻?涨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公众需要知道,涨价之前能否给出一个涨价的理由,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需要引导的?哪些是必须严厉打击的?在各地传出银行上调自动取款机跨行收费的消息之后,中国银行业协会就给出了这样的理由。

  字幕提示:

  2010年7月28日

  (画外音):

  银行业协会表示,商业银行ATM跨行取款收费属于市场调节价,其服务价格由商业银行总行依据成本自行制定和调整。目前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成本情况,确定ATM跨行取款收费水平是合法合规的,建议客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交易。

  解说:

  2003年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是此次银行增加收费的依据。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指出,跨行收费的运营成本过高,也是导致涨价的直接原因。

  崔素芳(华夏银行银行卡专家):

  现在现金的吞吐量也非常大,然后运钞机要(维护)钞票的清点、经常加钞等等,后期的维护成本是比较高的,两块钱确实是分配之后也难以支撑商业银行的运转。

  解说:

  尽管银行给出了涨价依据,但不少人认为,包括不久前某金融机构收取的所谓点零费,每次收费或者涨价都是银行单方面宣布执行,单个的消费者只能“被涨价”。而银行的利润早已覆盖了这块成本,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据粗略统计,银行对个人客户的收费项目至今已有30多项。

  潘辛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银行的很多事情归根结底是银行管制的问题,因为我们人民银行和政府保留了息差,息差是固定的,其实息差这块已经是全世界最高了,它获得的钱已经可以覆盖所有成本了,它还要在边边角角,不断在这儿扣一块儿,在那儿扣一块儿,实际上是很不讲道理的。一方面,你赚钱的地方,人民银行国家给你保证,然后你还要在每个角落上说我这儿有成本,那儿要收费。

  字幕提示:

  2010年8月3日

  新闻播报:

  国务院法制办昨天公布了《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征求意见稿)》,公众可在9月1日前对征求意见稿发表意见。政府将通过定价成本监审严格核定经营者的成本,强化对垄断行业成本不合理上涨的约束。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