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专家:转变发展方式别只做经济“文章” (3)

2010年11月12日 17:04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术界该去去“官气”了

  “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发展的质量,而非单纯寻求数量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创新就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动力之源在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机制。”这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王海燕在“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表述的观点。

  王海燕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现在不缺科研经费,不缺高端仪器设备,却严重缺乏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也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目前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亟待加快改革的步伐。

  ——人才培养方面。科技创新不能靠拼体力的人海战争,而是需要拥有科学知识和善于独立思考的创新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不会凭空而生,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机制培养出来,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做法和观点有待转变。例如我国的有些部门,一提到培养人才,就本能提出要投资,花大钱培养拔尖人才,这种思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行政和军事上常用的“集中优势重点突破”的战术。而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科技问题,恐怕难以奏效。这是因为,“科技人”是脑力劳动者,是靠科学思维来进行生产的。他们具有的特质主要有: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科学思维、敢于突破现有的规则。由此可见,真正的科学家都是具有科学思维的独立思考者,是“脑袋长在自己肩上的人”。他们需要的是更加宽松、开放、包容的环境。

  ——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当前,我国申报专利的速度远远超过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数量也多于美国,但是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却依然同美国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在科技创新管理上缺少科学的机制。例如,我国科技创新的管理仍是国家部委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协调统一、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学术界“官气”十足。像有关部门的司(局)既管项目、经费,又负责组织专家评审、验收。这些握有实权的司(局)长、处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评审组的组长人选,就可以决定这个项目怎样执行。与此同时,一些‘大款科学家’,被指定组长后,控制的项目经费少则几千万、一两亿元,多则几个亿、几十亿元。这两者之间,又往往默契配合、互相支持,结成共存共荣、难以打破的“利益共同体”。这样的情形下,学术权力让位于行政权力,导致了在科学研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

  最后,王海燕总结道,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更多地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那么未来30年必将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依赖于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科学技术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又依赖于科学技术创新机制体系提供一种持久的支撑能力。“当前,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国家,为此应下定决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创新机制。只有这样,创新型国家建设才有保障。”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