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时评: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效机制(3)

2010年11月29日 10:3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建构公平就业、合理分配的联动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全体民众提供公平就业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民生性服务”。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政府角度来看,就是要把促进公平就业摆在公共服务的突出位置,强化促进就业的职能,保证就业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现充分就业、公平就业、规范就业、稳定就业新的局面。收入分配,民心所系。“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强调把居民的收入增长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业质量是分配的第一切入点,目前就业还不充分,使得许多分配不公问题产生于初次分配领域,因此,需要在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与再分配多重环节上切实解决秩序失范、分配不公的现实问题,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建构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教育均衡发展涉及受教育者教育权利的实现问题。教育具有平等化的功能,它能够促使处于弱势状态的人们向上层流动,从而增进社会的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因此,建构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必须解决教育资源失衡、机会欠公与质量欠优等三大问题,确立公平公正的大教育观和大教育体系,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条件,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受教育权利平等实现,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受教育者享有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实现教育效果和人的全面发展机会的相对均衡。

  建构科学合理的医疗住房保障机制

  如果说教育是民生事业的一个基本问题,那么医疗和住房又是民生事业的两大关键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有赖于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公共事业性服务”以及公益性住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逐步实现人人共享、体现公平公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就是促进全体公民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会均等,重点体现在建构医疗住房保障机制。要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解决城乡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要改善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最终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住房市场的重要“平衡器”,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建构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社会保障。建构社会保障长效机制,就是要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社会保障内容的人性化、保障体系的法制化、保障服务的社会化,让社会保障的阳光普照每位公民,实现“失业有保障、遇困有救助、退休有薪领、生病有钱治、人老有依靠”的宏伟蓝图。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