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管理通胀预期应对通胀挑战之策

2010年12月06日 10:1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话题缘起今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创新高。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最近密集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努力稳定物价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明确明年的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显然,防通胀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那么,究竟本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治理?本专栏特约专家探讨。

  提高通胀调控目标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

  □刘金山

  针对近期不断高涨的物价水平,关于提高通货膨胀调控目标的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我们需要理性分析,通胀到底能不能人为设定调控目标,提高调控目标会产生什么影响,调控目标的持久性如何,提高调控目标是否抓住了通胀的主要矛盾?

  通胀具有分配效应,提高通胀调控目标会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痛苦指数”

  随着市场经济知识的普及,人们都已经知道,通货膨胀是政府悄悄地动居民的“奶酪”,向居民征收了通货膨胀税。

  如果“十二五”期间按3%通胀率目标计算,5年间人们的收入贬值近16%,如果按4%通胀率计算,5年间人们的收入贬值近22%,二者相差6%。政府5年间因通货膨胀多征了6%的税。如果政府不提高通胀调控目标,而每年实际通胀率达到4%,民众对多征的税不会太敏感;如果政府提高通胀调控目标,民众对多征的税会极其敏感。

  与此同时,社会各阶层对通货膨胀反应不同。高收入阶层对通胀反应不敏感,甚至可能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低收入阶层对通货膨胀极其敏感,肯定是通货膨胀的受损者。政府提高通货膨胀调控目标,有可能会增加低收入群体的“痛苦指数”,容易引起社会的紊乱。

  警惕“有通胀,无增长”局面出现

  宏观调控多是相机抉择的。调整通胀目标,需要考虑历史和未来。从历史看,我国物价的剧烈波动(大涨大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通胀通缩往往紧相连。实践表明,通货紧缩的危害往往比通货膨胀的危害要大。如果提高通胀调控目标,可能会对称性地调整通缩目标。这样,在通货紧缩时期民众对政府卸责的质疑会更大。

  从实体经济基本面看,未来通胀的压力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增长之后,会迈向次高增长或中速增长阶段,未来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有所趋缓。未来我国经济面临的竞争,将由发达国家竞争主导逐步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重竞争,外部环境不可能为我国的增长释放太多的空间。内生于实体经济需求的物价上涨不会太快。如此看来,我们需要警惕“有通胀,无增长”局面的出现,防止低收入群体陷入“低收入,高物价”的困局。

  当前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是输入性的

  熨平经济波动是政府职责。前提是认清经济波动的源头,抓住主要矛盾。当前的政府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改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编制方法,避免民众对物价的直观感受与政府公布的CPI数据差异太大而产生不信任感;二是厘清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源头,分析清楚是内因主导还是外因主导,对症下药。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