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宗庆后:对“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3)

2010年12月28日 14:1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调整三农政策,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富农政策,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到现阶段,我认为要进行调整,要从救穷转换为鼓励农民勤劳致富,主要建议如下:

  A.要提高农产品价格,要让农民辛勤劳动致富,同时亦让更多的农民愿意务农,特别是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一代农民,让他们感到务农比务工更好,安心于农业,因此必须提高农民收入。要提高收入就必须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而且要控制农业物资的价格,减少农民的成本开支,给予农业物资生产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控制他们的利差水平,而且要控制流通领域的价差,要让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能真正让农民提高收入,将对农民的各项补贴用到其他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方面去。

  B.要鼓励农村农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组织农业合作社,自己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发展农村小城镇,发展为农民服务的第三产业,鼓励一部分企业到地县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化。

  C.采取国家补贴农民自己兴修水利,改造农田,改善居住条件,并且将住宅转移到无法种植的荒地上去,既扩大了耕地面积,又改变了居住条件与农村面貌,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D.要发展农村的医疗教育事业,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业就乡,提高农村医疗文化水平。

  6、进一步解决思想,解决姓资姓社的问题。我认为目前姓资姓社的问题仍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例如不断出现仇富舆论、歧视民营经济的现象,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过去我们提倡的是全民所有制,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老百姓认为国家的资产他是有份的,因此亦就没有积极性与责任心去维护国有资产,创造国家财富。而改革开放后,国家允许老百姓拥有财产,鼓励发展民营经济,老百姓感到这个财富是自己的,因此责任心与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才导致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我认为这无非是一个名义上的所有权给了老百姓,实际上这些财富还是社会的,只要不流出国外,仍是国家的。一个人能吃多少用多少,多下来的财富还不是仍在投资,仍在扩大就业,缴纳税收?而且国有企业亦是在委托老百姓管理,无非名以上没有属于其所有,因而积极性、责任心就有影响。因此我认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调动老百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亦使已经富起来的一批人能安心将财富留在国内继续发展。目前大量的有钱人带着资产移民国外,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应该引起政府的关注。改革开放之前全国的老百姓全是无产者,改革开放后通过农村土地承包,农民成了有产者,而且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造就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这些人大部分是农民中的一批精英,而真正城市里富起来的尚是少数。现在城市里的贫民生活实际上比农民更辛苦,建议国家是否考虑让国有企业的员工能按贡献、技能,能让经营者与员工持股,用企业担保银行贷款的方式让他们投资持股,调动国有企业的员工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让国有企业发展得更好,让城市居民亦能尽快地富起来,改变目前国有企业专制仅是上市与给外商并购的方法。上市尽管股民拥有这个资产的人又没有股权,因而亦调动不了直接经营者的积极性,而被并购转制,目前民营经济尚没有能力去并购这庞大的国有资产,因此仅能被国外资本所并购,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国有企业的全员持股,我认为是国有企业转制的最好方法,既能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又能提高城市居民的资产性收入,解决贫富差距的最好方式。实际上贫富差距在西方国家比我们更大,为什么人家不存在这种仇富问题,关键是普通老百姓都有车有房,都能吃饱吃好,与富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相差距的是银行的存款数字,及拥有资产的数字,这些数字仅能体现有钱人的人生价值而已,日常生活跟普通老百姓相差不大。因此我们要解决贫富差距应该是尽快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而要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就需要有钱人不断地投资,不断地扩大就业才能实现。

  7、关于转型升级的问题。中央提出来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政策很正确,但在具体执行上我认为又出现了偏差。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自互联网IT行业之后,整个科技尚没有很大的突破,目前比较流行的太阳能、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尚未成熟。这方面我认为国家应该投资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去开发研究,待技术成熟后再进行生产上的投资,而目前却鼓励大规模的投资实际上风险很大,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当前我认为首先要鼓励企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应用技术的水平,提高我们产品的质量,降低我们的成本,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这才是主攻方向。而现在都在讲转型升级,到底转什么型升什么级,概念都很模糊,因此国家有必要对转型升级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指导地方政府与企业去实行,不要盲目搞,否则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造成损失。同时我们亦要明确拉动内需到底拉什么,今后发展什么。我认为对发达地区,最大内需为房产、汽车、医疗保健、文化产业,而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的需求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指导各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不要一窝蜂地上一些时髦的产业,结果一上就过剩的局面出现。我就提这些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