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失眠者画像:谁在熬最深的夜?

中国失眠者画像:谁在熬最深的夜?

2022年03月17日 17: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财经3月17日电 (记者 张尼)“熬最深的夜,用最贵的眼霜”,一句调侃贴切地描绘出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失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一大困扰。

  在世界睡眠日前夕,一则睡眠白皮书的发布,向外界描述了“失眠者画像”。在中国,谁在熬最深的夜?哪些城市是缺觉“重灾区”?

资料图:广州一家瑜伽馆开了一门“睡眠术”课。图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安然入睡。<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姬东 摄
资料图:广州一家瑜伽馆开了一门“睡眠术”课。图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安然入睡。中新社记者 姬东 摄

  近四分之三受访国人曾有睡眠困扰

  17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对外发布了《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国人的睡眠状况并不理想,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

  这其中,经常有睡眠困扰(最近三个月睡眠困扰出现频率大于等于一周三天)的受访者占到12%,偶尔有睡眠困扰(最近三个月睡眠困扰出现频率小于等于一周两天)的受访者占59.5%,从未受睡眠困扰的比例仅为26.3%。

  从睡眠困扰形式来看,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此外,手机成为睡眠杀手,近七成晚睡与之相关。

图片来源:白皮书截图
图片来源:白皮书截图

  超四成年轻人熬夜至零点后

  白皮书调查显示,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42%的老年人入睡时长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

  19-35岁青壮年是睡眠问题高发年龄段,睡不好渐成年轻人的普遍痛点。各年龄段普遍因为压力大睡不好,在26-45年龄段最高。每两名睡不好的青壮年,就有一名 “压力山大”。

  白皮书还分析称,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同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睡眠令+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

  不过,中小学生睡眠时长依然不足。教育部“睡眠令”明确要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时长应分别达到10/9/8小时。本次调查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睡眠平均时间仅有7.65/7.48/6.5小时。

  哪个行业人员最缺觉?

  调查显示,从职业来看,74%的服务人员在夜间送外卖、行车送人工作超过两个小时。企业家、创业者、个体经营者作息不规律占比达52%,睡得香占比达57%。

  另外,69%的医生在早上七点前起床,其中睡眠不足6小时占49%。防疫人员60%以上睡眠少于7小时。

  而快递、外卖小哥工作辛苦,早出晚归,睡眠时长少于整体人群。

  调查还显示,56%以上的网约车司机会夜间行车4小时以上。三分之二的网约车司机认为自身睡眠情况“一般”或 “更不规律”。

图片来源:白皮书截图
图片来源:白皮书截图

  一线城市居民就寝时间最晚

  睡眠问题有无地域特点?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也给出了答案。

  调查显示,一线城市居民就寝时间最晚,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睡得最早。

  一线城市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6.94小时;新一线城市为6.87小时;二线城市为6.78小时;三线及以下城市为7.15小时。

  二线城市中感觉自己睡得差和非常差的人群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城市。

  数据还显示,西藏地区群众平均睡眠时长最长,达7.66小时。而在山西、重庆、安徽、广东四省份,超60%的调查对象经常午休。

资料图:市民用露天大睡公益行为艺术的方式倡导正确、健康的睡眠方式。 陈超 摄
资料图:市民用露天大睡公益行为艺术的方式倡导正确、健康的睡眠方式。 陈超 摄

  家庭主妇睡眠不足较普遍

  从性别来看,男性与女性的睡眠问题也略有不同。

  调查显示,没有睡眠问题的男性占29%,女性占27.3%,女性出现睡眠问题的比率略高于男性。

  家庭主妇睡眠时长在6小时以下比率高达33%,睡眠不足较为普遍。主要困扰是易醒和入睡难,多梦、梦游和失眠也同时存在。影响该人群睡眠的主要原因是照顾家庭成员、经济压力、子女学业。

  另外数据显示,男性与女性平均就寝时间仅相差4分钟,但女性起床时间早于男性25分钟。77.10%的女性夜晚睡眠时长超过6个小时,73.80%的男性夜晚睡眠时长超过6个小时。

  总体来说,男性与女性睡眠时长基本一致,而女性的睡眠时间分布更集中。(完)

【编辑:程春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