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预期炒作碰壁 汇率改革考验高层智慧(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人民币升值预期炒作碰壁 汇率改革考验高层智慧(3)
2010年03月15日 08: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其中关键在于政府要引导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稳定预期。未来人民币汇率水平,还是要逐渐过渡到人民币相对于一揽子货币来决定,增加人民币兑总体货币的弹性,这其中美元当然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贝哲民:我认为,当前就是特殊汇率形成机制退出的适当时机。中国经济已经复苏,关注重点应当转向中期问题,而非短期问题。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必须加快,以支持可持续的中期经济增长。当然,退出当前特殊的汇率政策将会在短期内造成失业上升的情况,但是,从中期而言,随着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投资重新平衡,这也造就了其他就业机会。

  吴国俊: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形成于“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之前,所以应该和此政策没有太大关系。人民币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升值的,不过在过去两年时间内暂时放缓了步伐,但看趋势,它一定会升值的。汇率问题并不是中美两国利益的核心问题,在博弈的过程中,随着两国之间实力的消长,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发展。

  现在中国的通胀水平比较低,所以中国还能够锁住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不过目前大部分观点都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就会带来升值的预期,大量的热钱为了博人民币的升值会涌进中国,热钱进入中国之后必然会转换成人民币进行释放,这就会造成中国市场上人民币流动性过大,这必将导致通胀。

  要想降低通胀,就必须要把钱收回去。因为美元的利率很低,中国不能升息,一升息,就会吸引更多热钱流入,所以就采取其他的办法收紧流动性。比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我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纸老虎”,它并不能收回多少流动性。

  假设目前有50万亿的存款总量,那么0.5个百分点相当于2500亿人民币,调整2次相当于5000亿人民币;但是我们的新增贷款有20000亿,在1到2个月内可创造30000~40000亿的新货币,相比之下,回收的5000亿就显得少了。收紧流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升息,但是我预期未来央行还会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升息将导致更多的热钱流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目前的汇率政策被“绑架”了。

  热钱流入应防范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扩内需、调结构”的努力,与“出口持续上升、大量贸易顺差”之间的冲突?同时,2010年是否会出现大量海外“热钱”涌入中国内地的情形?

  汤敏:市场热议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系着热钱,在目前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一动,市场将会产生预期,认为它将会继续升值,这就会产生更多的热钱。当然我们可以阻止一部分,但是实践证明,它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一定要非常谨慎。

  沈明高:从国外角度来看:目前美国国内就此问题的焦点集中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之上,而对于两者一旦脱钩之后,人民币需要升值多少、速度多快等仍有不确定性,但升值与否是关键。而从国内角度来说: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国内经济复苏就会承受不住这种压力;而且人民币升值过快,会扰乱市场预期,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等。

  如果人民币采取渐进升值方式,会给出口企业、市场形成稳定预期,一方面能够帮助出口企业来判断是继续经营出口,还是调整份额、方向,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另外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本身并不能解决外贸顺差、经济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但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人民币升值还是有它的必要性。

  此外,人民币升值与否,会影响流入中国内地热钱的数量。另一方面,市场预期很重要,如果人民币升值之后政府并未给出任何信号,那么市场可能预期人民币以后会升值更多,进而造成更多热钱流入。换而言之,如果人民币与美元实现脱钩,且政府同时向市场传递人民币升值只能是渐进的清晰信号,其效果会大不相同,热钱流入量也会相较于“一次性升值3%-5%”的预期下少很多。

  在中国经济体实现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防范热钱短期内涌入过快,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它进行规范、建立起一些机制,以稳定资金流动,使之能够有利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