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四个话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关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四个话题

2010年10月27日 16: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文学似乎早已是很边缘的事儿了,但鲁迅文学奖则总是有些例外。每逢鲁迅文学奖评选及评定,总有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话题产生,造成一种文学又成为了焦点的假象。10月22日,中国作协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结果出现的诸多争议予以回应。中引起社会必要的关注,还是值得欣慰的;网民的议论与作协的回应都言之有理,把头绪及现象理理清楚,从而对文学的现状作些分析,实在不是一件坏事。

  关于贿选—— 请拿出证据

  对于有出版人指鲁迅文学奖可以花钱买一事,中国作协发言人表示:这一说法既不负责任,也不符合事实,是对鲁迅文学奖、对评委、对中国作协的不信任。如果有人坚持此种说法,那他应该负责任地拿出证据来。

  关于“羊羔体”获奖——它们不在《向往温暖》中

  武汉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集《向往温暖》获得鲁迅文学奖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两首旧作《徐帆》和《刘亦菲》在其获奖后被网友们翻出,被指这两首诗不像诗,像是在写作中不停用回车键断句的玩意儿,通常被称为“羊羔体”。

  中国作协发言人的回应是,他也在网上看到了《徐帆》等诗,但这几首诗并没有收录在《向往温暖》诗集中,不在鲁迅文学奖评委的评鉴视野内,以此来否定鲁迅文学奖是不合理的;《向往温暖》诗集中多数诗作的水准是较高的,其文学和审美价值达到了鲁迅文学奖评选的标准;诗人被指出有些诗写得不怎么样是好事,诗人可以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注意。但我们应允许诗人其有探索性的、不成熟的作品,不可能苛求每一篇都是精品。

  有记者提问:车延高的获奖与他的身份有无关系?中国作协发言人十分肯定地说:没有任何关系。“很多评委根本不知道作者的身份,获奖的原因在于诗歌文本的本身。”

  关于网络文学落选——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获奖的意义

  鲁迅文学奖吸纳网络文学参评,受到多数网民肯定,被称为“破冰之旅”。对于网络文学最终落选一事,中国作协发言人表示,虽然网络文学本次没有得奖,但已经是一次尝试和探索,是主流文坛和官方评奖对网络文学的接纳和欢迎,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获奖的意义。他表示,中国作协将会进一步研究网络文学的价值和特点,不排除设立单独的网络文学评奖的可能性。

  中国作协发言人同时表示,网络文学此次无缘鲁迅文学奖也暴露出准备工作的不充分。此次申报的网络文学作品37部,都是以中篇小说的文体来报送的,而鲁迅文学奖规定参评的中篇小说篇幅在2.5万字到13万字,但是网络文学作品操作方式与传统文学作品不同,在网上前10万字都是免费阅读的,因此网络作品普遍很长,有些优秀的网络作品限于篇幅规定无法参评。今天,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间的藩篱正在拆除,网络文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文学观念,但它毕竟还是文学,文学的本质并无改变,所以应该相信评委的眼光。

  关于翻译奖空缺—— 空缺未必不是好事

  5部翻译作品成为本届鲁迅文学奖终评作品,但最终落选,致使翻译奖空缺,此项空缺同样引起关注。

  中国作协发言人的回答有多个层次。第一,这是鲁迅文学奖第一次设立翻译奖,没有人希望奖项空缺。评委们对5部作品做了认真审读,有个别评委的审读笔记长达2万字。但是,对5部作品的争议仍然很大,统一思想比较困难,最后没有一部作品获得2/3以上的票数。第二,空缺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作品推荐渠道不够多样,参评作品数量不多;翻译界近年来存在抢译、赶译现象,翻译作品水平参差不齐,误译、漏译现象比较普遍,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翻译水准;翻译作品在编校方面的疏漏也比较明显,一些疏漏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鉴于以上原因,评委认为翻译奖空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也许会敦促翻译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翻译作品质量。

  桃 桃

  相关链接

  10月13日至17日,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二次终评会议在北京召开。此前,评奖办公室对所有备选作品进行了公示,中国现代文学馆向全体中国作协会员征求了对备选作品的意见,新浪网和TOM网在网民中开展了有奖竞猜活动。根据《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的规定,委员们认真审读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理论评论和文学翻译7个门类的130篇(部)备选作品,并参考了中国作协会员和网民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产生了30篇(部)获奖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和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文学翻译奖空缺。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