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世博之后何时再聚?“散了”岂不可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非遗”世博之后何时再聚?“散了”岂不可惜

2010年10月30日 11:4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原先散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世博而聚。半年集中展示,让许多人真正懂得了它们的价值,心生珍爱之情。昨天,终于到了撤展时刻,伤感之余,更有期待——

  本报首席记者 张裕

  散落在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世博而聚。半年间,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特意辟出的中国元素传习区,来自各省区市的“非遗”接连亮相,而且不仅“我做你看”,还“我教你学”,吸引众多游客亲手尝试,捏个“泥人张”、做只“风筝魏”,或者跷起手指来几针“湘绣”、“苏绣”……欢声笑语中,大家感受着“非遗”的精彩美好,认识了抢救、保护、传承“非遗”的必须与急迫。

  “非遗”如此精彩

  福建的提线木偶表演,上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算陌生。不过,你见过提线木偶写毛笔字吗?上海世博园里,就来了个“书法小木偶”。你瞧它,身着红色唐装,踱着方步,走到书桌前,向游客点过头致过意,就伸出小手拿起一支羊毫笔,蘸墨、舔笔,然后像模像样写起来,提按到位、徐疾有致……很快,“福建欢迎您”5个大字跃然纸上。写罢,在游客们一阵惊叹声中,小木偶得意地晃了晃头。它还是“悬腕”写的呢!有人提示。这下大家更有点大惊小怪:人悬腕写字都要练很久,能操纵提线木偶使出这手好活儿,艺人的功夫着实了得!

  闽西连城的提线木偶技艺,问世于1898年,李明卿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当然,单凭传统的“提线功”可没法让小木偶悬腕写书法。历经12年苦练,李明卿练成了。表演时,他双手并举、五指皆动,“稳、准、快”地操纵着提线,一边将自己的手臂之力通过提线贯注于小木偶之手……提线木偶与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法艺术,在这一刻完美融合。

  这边的提线木偶以动取胜,那边的“京剧木偶”以静制动——以静态造型传递京剧神韵。十几年前,酷爱戏曲的李平安,决心把京剧舞台上演员最出彩的瞬间变作“永恒”。他选取“模本”,制作成“原版”1/4大小的“京剧木偶”,配上彩裤、水衣,头上戴好网子、盔帽,脚上穿好袜子、高底靴,还像给真人扮戏那样给它化妆。说是“京剧木偶”,其实,它的身子是硅胶做的——因为要穿戏服,木头太硬,稍不留心,胳膊就掰断了。不过脑袋是木雕,得用花梨木,别的木料不成,雕着雕着就开裂了,要不就太硬,刻不动。一样样都得反复试验,京剧演员戴的髯口——胡子,大多是用真发做的;最初李平安也用真发给“焦赞”做了一副髯口,一戴上,嘿,好威风!可一拍照,坏了!照片上的髯口,怎么这么又粗又重?一想,木偶比真人缩小了3/4,这胡子不也得按比例缩小吗?将头发劈成四半?没这能耐。无数次试验后,他终于给“木偶焦赞”配好了胡子——用一种真丝做髯口,粗细正合适。10余年痴心于此,李平安变卖了所有家产,靠着在银行工作的哥哥每月给1000多元钱维持生活,可他说:“能将国粹神韵凝固下来,我乐在其中。”

  “非遗”如此精彩,“非遗”传承人的执著坚守,更让人感慨、感动。

  “散了”岂不可惜!

  “宝钢大舞台”的非遗传习区,设有织、瓷、扇、画面纸、茶、艺、乐、戏等主题区域,各自展示某一类别的“非遗”。游客在画坊,可以亲手一试木版水印技艺;在织纺,可以亲眼探寻南京云锦的“编织密码”;在艺坊,可以体味千余种旗袍盘扣制作技艺中一针一线的精致;在瓷坊,可以享受双手沾泥、拉胚制瓷的乐趣……

  广西活动周时,“宝钢大舞台”里搭起了一座竹楼。竹楼下,小伙子打米糕;竹楼上,姑娘与游客对歌;谁对上了歌,请吃米糕。游客踊跃参与,唱过尝过,广西米糕的制作技艺也记下了。海南活动周时,老奶奶杨拜亮带来了泥条盘筑制陶技艺,这种“非遗”,最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诞生,只见她,将泥巴搓成长条,将泥条盘成瓦罐……贵州活动周时,苗族银饰传承人杨光宾戴着老花镜,手持小锤,反反复复锤打一块银锭,渐渐地,锤出了细如发丝的银线,他巧手一编,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跃然指间。你要一枚吊坠?杨光宾立即拿起银锭锻打、拉丝、编结、焊接,一个双面镂空的铜鼓吊坠,很快送到了你手里。

  这些散落各地的“非遗”,因世博而聚,因世博而展示于无数游客眼前,让他们因“发现”而惊喜,因“认知”而心生珍爱之情。但世博终要落幕,“非遗”们也就散了?还能重聚吗?

  在祖国宝岛台湾,2003年建立了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将日渐凋零的传统技艺收归于此,集中研究、保存、维护、传习和推广,带动“非遗”再生、发展与创新。24公顷的土地上,建有戏剧馆、曲艺馆、图书馆、工艺传习所、民艺街坊、戏台、文昌祠等。其中的民艺街坊,被称作“活的工艺橱窗”,最是热闹;其建筑,仿照上世纪初台湾街屋设计,怀旧气息浓郁;街坊内,设有30多间店铺,师傅们现场操作,演示雕刻、编织、金玉、漆艺、纸艺、传统杂货饮食等技艺,也欢迎游客动手体验。文昌祠旁有小吃坊,古朴典雅,中庭搭起一座水榭舞台,人们品赏美食之时,丝竹之声袅袅传来。这个“非遗”集结区,如今已是宜兰新地标,除了温泉,数它对游客的吸引力强。

  昨天,为期半年的中华“非遗”大展在“宝钢大舞台”落幕。撤展之时,“中国元素”负责人邓玫不免伤感,更有期待:“要是这些‘非遗’能移到一个新场地继续展示,永不撤展、永不落幕,该多好!”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