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品特:从裁缝之子到戏剧大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哈罗德·品特:从裁缝之子到戏剧大师
2009年01月13日 16:44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圣诞节这一天,占据英国各大报刊乃至重要英文媒体头条的不是圣诞老人,而是英国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因为就在平安夜悠扬的钟声中,他孑然而去……

  2008年12月26日,伦敦西区,沉默的观众。品特的经典戏剧《无人地带》在这里上演……英国人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戏剧大师致敬。

  与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样,品特也是犹太后裔。他于1930年出生,儿时在伦敦东区的一个工人聚居区里度过,周围充满了肥皂厂散发出的难闻气味。幼时的经历、排犹思潮以及二战,让他对危机四伏环境下的人际关系有着独特的体验。

  品特12岁在伦敦上小学时,就开始接触戏剧表演,从此立志从事戏剧业。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劳动者,却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品特回忆道:“那年我14岁,一天夜里,我在厨房里写诗,当时我正和一个女孩处在热恋之中——我这个人相当早熟。长夜难眠,我含泪写着伤感的诗篇。早晨6时左右,我爸爸进来了,他正准备去上班,他是一名裁缝,总是在早晨6点半离家,下午6时30分才回来。我爸爸这时问:‘你为什么不睡觉?’ 我伤感地抬起头说:‘我在写东西。’他说:‘让我看看。’他拿过去看了看说:‘很好,继续写。’”或许正是这样的鼓励,给了小小少年自信和勇气,最终攀上了文学创作的高峰。

  青少年时期的品特颇具叛逆、反抗的个性。18岁时,他就读于皇家艺术学院,因为戏剧见解和学院中师生不同,于是假装神经崩溃而退学。

  1957年,品特写了第一个剧本《房间》,之后进入创作的活跃期,接连写出《生日晚会》、《看管人》、《归乡》等几部代表作,成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有人把他划归于贝克特那样的“荒诞派”,而他却自称是“威胁喜剧”,因为其作品强调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威胁”,这种威胁既来自外部,也来自自身。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说品特“揭示了日常闲聊中隐藏的惊人危险,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封闭的空间”;《纽约时报》圣诞节当天的纪念文章则说他“擅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不祥之兆和平静中的噪声,这种天才使得他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并且被其同代人所模仿”。

  品特的作品被视为战后英国最激进的先锋戏剧,尽管如此,却并非曲高和寡。英国是莎士比亚的故乡,一般民众都把看戏视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光是伦敦就有近百家剧院。品特的戏有时不为伦敦西区的正统戏剧标准所接受,观众却愿意掏钱买票看,加上他懂得利用广播电视的渠道广开门路,因此他在商业上也大获成功。

  中国观众对品特并不陌生,其作品《情人》和《背叛》被反复搬上国内舞台,尤以1992年赵屹鸥导演的上海青艺版《情人》最为火爆:上海演了45场,国内巡演300多场。当时正值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发表,上演该剧几乎被境外媒体看成是“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2001年末,品特被诊断患了食道癌,一向坚强的他也感到十分无助。妻子和大夫都鼓励他与病魔搏斗。有一次做化疗时,一位护士轻轻地说了一句:“这些癌细胞,它们怎么忘记死了?” 品特为这种表述深深打动,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题为《癌细胞》,发表在2002年3月的《卫报》上。诗中写道:“我希望看到我的肿瘤死去/一个忘记去死的肿瘤/可它正打算谋杀我……”——尽管他最终没能杀死癌细胞。

  除了戏剧,品特对政治的热衷也是众所周知的。2002年10月和2003年1月,他两次在英国国会发表反战演讲。2003年,他出版诗歌选集《战争》,抗议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因此获得了下年度的威尔弗雷德·欧文奖。2005年3月,他宣布终止戏剧创作生涯,集中精力从事政治活动。由于身体欠佳,品特没有去斯德哥尔摩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只是通过录像发表获奖感言。他强调,“入侵伊拉克是强盗行径”,“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都应送海牙国际刑事法庭受审”。结果,他这个缺席者反倒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人。媒体对他演讲的报道,大大超过了对颁奖典礼本身的报道。人们说,这样的缺席实际比出席更有力量。

  周晓苹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