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收藏秘事:下限齐白石 胡乔木帮忙保住藏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季羡林收藏秘事:下限齐白石 胡乔木帮忙保住藏品
2009年01月14日 15:06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国学大师季羡林(2002年)。 中新社发 赖祖铭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今年99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地位的学术大家。他有一种知者甚少的自我调节方式,那就是收藏,欣赏自己的藏品。

  季羡林先生有意识的收藏,开始于1949年之后,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国初期。当年收藏界的现实状况,以及季羡林先生所具备的独特条件,决定了他的收藏起点较高。高到什么地步呢?季羡林先生将自己的收藏下限定在了齐白石的作品,其余的都不及相顾。季先生收藏的第一批白石老人作品,是由好友吴作人先生介绍并且代为经手的。30元人民币,入藏的是5幅白石老人蔬果斗方精品,还都带有做工精细的老红木镜框!季羡林先生收藏的白石老人作品多且精,有些是完全超出常人想象的,比如,他就藏有白石老人的整开巨幅豹子。

  收藏下限既然定在齐白石作品,也就由此生发出不少有趣的故事。十多年前,我协助季羡林先生的已故秘书李铮先生,为先生整理书房,我在一个旧柜子的底层,发现了用纸线绳草草扎着的一卷东西。打开—看,居然是两张各高10余厘米、长100厘米以上的手卷,一张是张大千的,一张是姚茫父的!我赶紧捧去给先生过目,先生茫然对我说:“我不收藏齐白石以下的啊。”不一会,先生想了起来:“当年字画业者度日维艰,我算是一个大主顾了,大概是我买得多,他们‘饶’给我的吧!”

  如此这般,数量庞大的铭心绝品就进入了季羡林先生的收藏。苏东坡的《御书颂》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这件藏品,其中还有—段故事。这是一件久已闻名收藏界的奇迹,过去价格高昂,一直深藏不露,有幸一亲芳泽者,自然极少。解放初期,掀起一场“说老实话运动”,工商业,特别是文物古玩行业,尤受席卷。《御书颂》的主人就站出来“自动坦白”,说这幅作品是钩填的赝品。于是这位原藏者就成了“说真话”的“模范标兵”。这样一来,这幅作品就乏人过问了。季羡林先生仔细研究了曾经入藏清宫、乾隆也为之题跋的《御书颂》,发觉在“真话”背后有太多的疑点,于是,出了在当时的情况下算得上是巨价的500元,将之买下。季羡林先生断然高价购买《御书颂》的举动,在当时的书画业界被传诵为“善举”。名家作品也就从深藏中纷至沓来。 季羡林先生的藏品里,还有数量很大的文房雅玩。就砚台而论,沦陷期间,一位北平伪市长的著名收藏,大半都在季羡林先生处,数量有几十方,是今天几乎看不到的妙品。就印章而论,田黄、田白,芙蓉也不在少数,不少是白石老人等名家佳镌。

  今天已经是价格惊人的旧纸、旧墨,在季羡林先生处,也是所在多有。季先生钟爱的独孙大泓就曾经用旧墨旧纸练大字,季先生看到了,也是笑笑,如此而已。

  这部分文玩曾经遇过一场“失窃门”。某一天,小偷由底楼阳台闯入,撬开了季羡林先生书桌抽屉。里面就满是名家所刻的田黄、田白、芙蓉。还好,这个小偷断乎不是一位“雅盗”,只拿了一把电动剃刀、一把瑞士军刀,就扬长而去了。

  在疯狂的“文革”岁月,季羡林先生的收藏自然也被抄了,其中有些珍品还曾经入过康生、江青之手,留下了堪作历史印记的他们的“收藏章”。然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季羡林先生的清华同学、多年好友胡乔木的关心过问,基本完好无损地归还给了季羡林先生。这不能不说是季羡林先生个人的幸事,可是,难道不也同时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幸事吗?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编辑:张中江
    更多文化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