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鲁迅,万人“挽歌游行”(图)(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痛别鲁迅,万人“挽歌游行”(图)(5)
2009年04月20日 09:00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小殓 许广平抱住孩子倒地,泣不成声

  下午3时至4时举行了小殓,即把鲁迅的遗体安入到灵柩里,此后我们只能从那棺罩的玻璃外面瞻仰半身的遗容。参加者有许广平、海婴、周建人、周建人的夫人和子女,治丧委员会成员宋庆龄、胡愈之、内山完造,治丧办事处同仁、以及生前好友郑振铎、池田幸子等30余人。

  入敛仪式很简单,参加仪式人员分成前后四行,前排是周氏家属,第二排是治丧委员,第三排是办事人员,末排是周氏友朋,由姚克任司仪,向鲁迅遗像行三鞠躬。敬礼方毕,许广平抱住孩子突然倒在地上,泣不成声,其他亲友也有痛哭流泪的。胡风回忆:“后来,在入殓前,从我禁不住充满热泪的眼里看去,她(宋庆龄)也在一面走向棺材一面不断揩着涌出的泪水,在整个丧事中她和坐在殡仪馆大厅一边,穿着整齐西装的内山(内山完造)不断地流着泪。”当时灵堂内的那种悲痛的情景,只要稍闭一下眼睛,便可以想象出来。

  殡仪馆职员为鲁迅更衣,白纺绸衬衫裤,咖啡色薄棉袍袄,白袜黑鞋(白底),外裹咖啡色棉衾上覆绯色面子湖色夹里之彩绣锦缎被。

  殓毕,由许广平暨子海婴抚首,周建人暨其女儿扶足,将鲁迅遗体安置棺内。棺为深红色,质系楠木,制作为西式,四周有铜环,上加内盖,半系玻璃,露出上半部,任人瞻仰。棺木四周放满了花圈,正中有红绸的一个花圈是苏联大使鲍格莫夫所送。

  参加入殓仪式的人们依次向灵棺行礼,并绕棺一圈退出,礼成。随后,静候在灵堂外面的瞻仰者,仍鱼贯而入,鞠躬、告别。

  启灵祭奠 就此和鲁迅的面容永远隔绝

  第三天(22日)是鲁迅灵柩安葬的日子,来的人更多了。这时,规定吊客可以从万国殡仪馆的正门进入灵堂,作最后的告别。

  此情此景正如陈白尘的回忆:

  还没有到出殡的时候,万国殡仪馆的门已经要涨破了。人像决了口子的水,只顾望(往)里冲。进来的就不再出去,草地上挤满人,甬道上挤满人,门外马路上更挤满了人,排好队等候送殡,一边练习着挽歌;有才来的还朝里挤。焦急地但沉默着翘起头恨不能一步跳到鲁迅先生的灵前。签名处被压迫到人缝里去了。替人缠黑纱的职员,被人拥来拥去,抓住一把黑纱在空着急。摄影机在人头上跑,治丧处的职员埋着头在人缝里钻。总指挥的嗓子嘶哑了,向人丛里指挥行列。只有三个印度巡逻,骑着高头骏马,很悠闲地梭巡着:“得,得,得,得。”

  这天,在殡仪馆里的司徒乔站在鲁迅的灵柩旁写生遗像,忙碌地赶制大幅画像,为出殓时举示,成了出殡游行的重要标帜。

  下午1时50分,行启灵祭礼,吊唁的民众都退了出来,礼堂的门紧闭了起来。家属、亲友和治丧委员会成员等30多人分列数行,仍由姚克任司仪,全体肃立静默,并向灵柩行三鞠躬礼。在最后的行礼瞻吊后,便由殡仪馆司事将外层棺盖合上封严,就此和鲁迅的面容永远隔绝。

  从10月19日至22日这4天间,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以及伴送至万国公墓的民众参与葬礼者,前后多达万余人。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