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护城河改“暗沟”:65年保密的“战备工程”(6)——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护城河改“暗沟”:65年保密的“战备工程”(6)
2010年02月23日 10:23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世纪东便门漕运码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护城河能否恢复?

  1982年,北京市重新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其中的城市河湖规划重提“风景观赏河道”。虽然时过境迁,但

  是可以清晰地看到1958年河湖规划的影子。只是,失去了前三门护城河的贯穿作用,仅剩下南、北两个半环。

  南半环起自昆明湖,经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南护城河到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35.3公里,将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天坛、龙潭五大公园串联起来。北环起自长河闸,经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二道沟至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23.9公里,将紫竹院公园、动物园、北郊四湖、水碓湖公园、红领巾公园串联起来。

  这个时候,河道规划已经趋于“人性化”,详细地考虑到人们在河岸休息、或是乘船游览的需求。高高的河堤上开辟一条宽5米至8米的滨河绿带,两岸植树成荫,人们可以在路椅上静静享受碧水清风。如果愿意体味一下乘风破浪的感觉,可以坐上游艇,从八一湖直达昆明湖排云殿。

  1992年修订城市水系规划,指导思想不变,只是根据规划市区面积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风景观赏河道的规模。

  根据这一时期的规划,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北护城河、南护城河分别进行了综合治理,水面拓宽到40米,两岸修建了污水截流管道、滨河绿带。1999年7月,昆明湖至玉渊潭、八一湖至紫竹院11.3公里河道实现通航。

  2002年10月16日,北京市发布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中第七部分专门做了“历史河湖水系的保护”规划,提出将转河、菖蒲河、御河予以恢复,并且指出“前三门护城河是贯穿北京旧城的一条重要历史河道,它的恢复对于保护北京旧城风貌、改善市中心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在远期应予以恢复”。

  2002年12月,市政府接受水利史专家学者、市人大代表的提案,率先将消失了近40年的菖蒲河重新打开。菖蒲河源于皇城西苑中海,流经天安门前,再沿皇城南墙北侧向东,明朝永乐年间被称为“东苑”。20世纪60年代,菖蒲河盖上盖板,改建为仓库和民房。2002年,菖蒲河在原河道位置恢复,并与天安门外金水河连通。

  菖蒲河盖板打开了,虽然只有短短500米,却成为“暗改明”的标志,使一部分专家学者对前三门护城河的恢复寄予厚望。曾经参与过解放初期护城河规划,现任北京水利史研究会研究员的李裕宏曾数次递交提案,建议恢复前三门护城河。

  现在恢复护城河是否可行?首先要看一看如今的原址什么样。在当地老居民指点下,从前三门大街奔南走,穿过第一排建筑,这一排建筑多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塔楼。这时,脚下位置就是原来的河道了。往东西两侧望去,这条本不应有建筑物的暗沟上,半个世纪中也盖上不少商铺、库房等低矮房屋。

  李裕宏认为前三门护城河有条件“原貌恢复”,结合城市改造,把暗河敞开、道路南移,或道路不动、在南侧重挖河道都是可行的。曾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市政处处长李贵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谨慎地表示,如今前三门护城河全线夹在房子中间,地下管道复杂,需要做很详细的可行性调研。文立道则倾向于保留现暗沟,在盖板上浅挖一条明河,部分恢复历史风貌。

  无论暗沟是否恢复,人们应当记住,我们居住的城市曾有这样一幅风景画:“岸坡下有幼童在芦苇中像青蛙一样玩耍,水面上浮游着群群白鸭,溅着水花,发出嘎嘎的声音回答着主人的呼唤。提着洋铁桶下到岸边打水的人往往要蹲上一会儿,静静地欣赏这幅田园般的景致……”而“运河般宽阔的护城河”,正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本报记者 闫雪静

  本版图片由谭乃秦、文立道提供,本报记者孙戉翻拍。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