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前让座鲜见 如今上海学生乘车让座成风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三四年前让座鲜见 如今上海学生乘车让座成风尚
2009年01月04日 15:18 来源:新民晚报   【字体:↑大 ↓小

  吉林省松原市退休工程师陈大镛夫妇经常来上海的女儿家小住。前些年老两口对上海公交车上一些学生不习惯让座颇有意见。而此次来沪,却感受到上海学生自觉让座已成新风尚。为此老人提笔给本报写信,感慨良多。

  三四年前让座鲜见

  2004年至2005年,年过七旬的陈老伯和老伴两次到上海。在女儿家居住的半年多里,老两口经常在公交车或地铁车厢里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年乘客用力抓住把手,摇摇晃晃站立着,座位上的学生不是闭目养神,就是在和同伴聊天说笑。尽管车厢里不断播放着“请给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但学生们大都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上学放学高峰时,在车站候车的学生还会一窝蜂抢先上车占座。

  政府重视群众来信

  陈老伯认为,公交车上让座虽是一件小事,但反映出年轻一代的文明礼貌问题,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程度。2005年7 月,陈老伯认真给上海市政府去信,反映了“上海学生还不太习惯让座”的问题。市教委接信后,即给陈老伯回信。信中写道:“您的来信我们已仔细阅读,十分感谢您对上海青少年教育的关注。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学生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一些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诚如您所言,一些学生的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科委、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用)》,将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陈老伯告诉记者,市教委信访部门还写信告知,此纲要已全文刊发在《上海市教育网》上,陈老伯马上让女儿帮他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了纲要。

  如今让座互相争抢

  去年8月,陈老伯和老伴再次来上海小住了2个多月。老两口每次乘公交车外出,总有年轻人起身让座,其中不少是学生模样的青少年,有时还会有几个年轻人同时起身,这让老两口很是感动。据他俩统计,自己“享受”学生让座5次,目睹学生让座十多次。陈老伯有意和让座学生攀谈,从中打听他们的学校和姓名。如让座的有上海宝山中学的学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大一学生,但学生们都不愿告知姓名。陈老伯由衷感叹:“几年没来上海了,上海学生的思想品德进步了。”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