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手买房是否合适?7个买房样本助你决策(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现在出手买房是否合适?7个买房样本助你决策(3)
2009年11月06日 09:4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样本5

  以前一直住公房,现在要升级

  转悠半年 淘个小户型

  看房时长:约半年

  心声:总价较低就买了。赌不起行情。

  经过几个月的寻找,遇到了一个首付30多万元,月供比较轻松的项目———美立方,陈女士和丈夫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今年遇到的总价最低,周围生活配套相对完善的小区。“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也没有其他的选择。”陈女士说。

  这两口子四十多岁,此前一直住的是老旧公房,今年5月觉得手头的资金已经积累得差不多了,需要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他们在南城很多地方看过,因为手头的资金有限,7月份以后就很少看一手房了,因为多数一手房总价高,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次准备出手时,都会遭遇类似的情形:好房源排不上号,排上号的房源总价过高,总价不高的户型有缺陷……好不容易遇到户型、价格适中的,售楼员却总是说开盘日期定不了,价格只是估计的。陈女士说,感觉从6月份起,买套一手房的愿望就越来越难以实现。

  8月份,她开始重点关注二手房源。但由于担心首付更高及随后实施的二手房房贷新政策,买二手房的计划也搁浅了。

  正在陈女士左右为难时,有同事说,立水桥附近一个小户型楼盘即将开盘,总价不高,最小户型大约就70多万元,而且附近有地铁和超市。经过现场考察,陈女士觉得居住环境基本能接受,“关键是总价较低,虽然是50年产权,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尽管同时在这个小户型楼盘买房的许多人是初次置业和投资置业,但陈女士却说,这不影响自己在这里升级置业,“从老旧公房转到商品房,肯定是一次升级。再加上周围的地铁很发达,还有家乐福超市、影院,周边其他楼盘价格又都在自己购买水平之上,这次买房心里还是比较踏实的。”

  但是她也担心自己在高位入市。“要是那样的话,同样的钱说不定可以选一个宽敞些的房子呢。但是,从这几年的涨势来看,我仅有的这点资金也赌不起行情呀。”陈女士苦笑。

  样本6

  想投资,利用人脉找房源

  担心闲钱贬值跟风追涨

  看房时长:4个多月

  心声:买房是看长远的行情。如果区域及社区将更加成熟,就算短期内有一定调整,长期来看价格肯定是下不来的。

  提起自己买房的事情,龚先生(化名)很感慨:自己是房地产业内人士,没想到还是加入了跟风追涨的行列。

  龚先生是在楼市最热的5月份左右加入看房队伍的。“我也没有想过一定要买,就是到现在,也没有想清楚到底买这套房是自住还是投资,或者什么时候出手卖。当初开始看房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身在地产业内,对比房价的上涨,眼睁睁地看着存款在银行缩水,越来越坐不住了,而周围不少人都在四处物色合适的项目,不断有人买房。”

  看过南城的二手房,想趁地铁4号线没开通前低价买一套;后来还去西边的地铁9号线沿线看了几趟。龚先生说,他最初的想法就是要升值,因此,主要就是关注这些“价值洼地”。后来算了一笔账,目前二手房的评估价格和成交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他看上的房子一般总价是150万元-160万元,算是中等户型,算下来贷款的比例要接近五成,如果买下来,交完首付后,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孩子的教育支出;而便宜的房子质量太差了,估计也很难有大的升值,自己也没办法去住,似乎没有买的必要。权衡再三后,龚先生开始利用自己在业内的人脉四处打听便宜一点的一手房。

  在东部和北部还真有这样的房子。其中东三环附近一个位置较佳的楼盘,今年最低的价格在14500元/平米左右,调整了两次价格后,到了21000元/平米的水平。这样的涨幅让他又气又急,眼看着别人还在追着买,而且似乎这个价位还要找关系才能买到,龚先生觉得自己应该先买了再说。

  “我还是看长远的行情。两三年后,这里的交通和居住环境肯定会进一步改善,社区也会更加成熟,就算短期内有一定的调整,但长期来看价格肯定是下不来的。而且从目前的经济氛围来看,自己的现金放在银行是不行的,买房不一定能增值,但是保值应该没有问题。”龚先生说,在他买房时,还看到有人买了两套来投资,据说也不会在短期内出手转卖。这让他在面对母亲责备时,心里踏实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