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冲刺“吸金” 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频发

2010年12月09日 10:4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0天理财产品预期收益2.8%,22天预期收益率3.1%……为确保在即将到来的年终决算“大考”过关,我市各银行正快马加鞭地推出各种形式的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竭尽全力将市民的资金“吸”回银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岁末的吸储大战已进入白热化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行在售的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将近百种,收益普遍高于平日水平。

  提高收益降低门槛揽储招数多

  “我们现在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汇报一次进度,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全都扑出去了,个人客户理财经理们也都忙着向客户推荐产品,总行和分行每天都在滚动推出新品种,目的就是一个:决不能让存款掉下来。”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支行行长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一边飞快地在网上查看着当日的报表。“这十来天最大的压力就是稳定和提升存款,最理想的是能向上冲一冲,最不济也要稳住现在的水平,因为到决算时存贷比是最兑硬的指标。”

  这一大银行的“隐忧”,换到规模小网点少的股份制银行就成了“硬伤”。因此,在揽储大战中居于劣势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不仅把认购门槛一降再降,甚至低至2万元就使客户有可能认购平时贵宾客户才能“染指”的专享产品,而且为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对客户让利。记者就某银行一款20天期限收益即可过3%的产品,向另一家大型国有商行的专业人士求证如何实现如此高收益时,这位人士非常肯定地说,“这是因为发售产品的银行意不在赚钱,目的只是要吸纳资金。”

  记者昨日在两家不同银行网点随机询问了四位市民,他们均表示近期收到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特别多,收益也比平日里明显要高。唐女士表示,她比较了三家银行的产品后,发现收益差别不算小,“同样是54天的产品,一家银行收益是3%,另一家是4.1%。通胀这么高,收益高一点总能抵消一点,所以我就不怕麻烦,把存款转到高的那一家股份制银行去了。”

  另一位虞先生哭笑不得地说,“我需要用一笔十多万的钱,到银行去转账,相熟的理财经理怕我是被别的银行挖走了,转弯抹角地劝了我好久,我只差向他发誓是真的要用钱才罢休。”

  几大因素增大银行揽存难度

  目前国内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仍是以赚取利差为主要盈利手段,中间业务虽有发展,但远不足以挑起大梁。因此,存款作为银行重要的生息资产,其规模大小就变得格外受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存款规模,就难有贷款的市场份额。

  尽管深圳各银行围绕存款的竞争从未松懈,但眼下的战况尤为吃紧,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观察:一是迫于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央行多次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手段,年内已进行五次上调,累计上调幅度达2.5%,使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18%,部分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则要执行18.5%的标准,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首先要上交18元给央行,剩下的82元才可用于放贷。银行资金吃紧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居高不下的CPI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任由资金躺在银行是不明智的,必须多方寻找配置渠道。因此,在加息的背景下,10月国内居民储蓄存款反而锐减7003亿元,而股市和基金的新增开户数同月却出现了超过10%的增幅。储蓄分流使银行面临的存贷比考核局势更加严峻。

  三是对明年的通胀预期迫使市民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比例,目前上下两难的房地产市场仍然是他们关注的主要投资标的。一位私人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该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中有不少人非常关注房价走势,有意在适当的时候出手购置房产。一位市民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表示,只要房价有10%左右的降幅,就会把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买房。

  可以预见,在艰苦奋斗中度过今年的年关后,明年的存款大战也难以偃旗息鼓。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焱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