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货币“维稳”真相 四大民间命题考验“维稳”

2010年12月19日 16:0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银纸大缩水,乜都贵咗……”家住广州西关逢源街的退休工人张伯正在抱怨这个月的生活费又超支了近500元。尽管每天从收音机听到美国“量化宽松”,但张伯怎么也没法把自己的钱包缩水和美国人印钞机产能扩大联系在一起。眼看美国人明年即将第三轮开动印钞机,张伯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可能再度缩水。

  对于亿万像张伯一样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上周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对他们明年的生活发生重要作用。如何保卫老百姓的钱包不致继续缩水?如何对抗美国印钞机扩印?如何在复杂的外围环境中自善其身?宏观调控已然和寻常百姓的生活水乳交融。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的货币政策定调“稳健”,2010年国人生活将受到哪些影响?从过去两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字面变更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义?羊城晚报记者日前采访各路专家,揭开“货币维稳”的真实面貌。

  货币超发“踩刹车”

  2011年“信贷规模”四个字或将退出江湖,改为“内部尺度”。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10万亿的天量贷款将难以再现。

  “在2009年推行以至2010年仍未刹车的货币超发,有望在2011年减速、驶出高速路”,多位专家预测。

  不能不说,对于即将告别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过多,流动性泛滥是这一非常时期的货币政策的重要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指出。

  “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2月的14个月里,仅银行信贷增长近11万亿元;2009年、2010年两年银行贷款接近1998年-2007年10年的信贷增长的总和。”易宪容分析。

  惊人的数据背后其实隐藏着政府的无奈。

  易宪容认为,上述大规模货币超发的背景是“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没有出现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采取了比美国更强有力的财政救市政策,货币政策则由‘从紧’突然转变为‘适度宽松’”。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货币超发也正是在这一货币政策引导下的产物。

  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不用太灵敏的嗅觉也能从变化中闻到“紧”的气息。相形2009年近10万亿元的信贷投放,英国《金融时报》称,目前中国政府所讨论的信贷规模范围可能介于7万亿至8万亿元之间;摩根斯坦利报告则认为,2011年中国政府可能不再公布信贷规模,这暗示“信贷规模”四个字或将退出江湖,改为“内部尺度”。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10万亿元的天量贷款将难以再现。

  保卫钱包狙击通胀

  泛滥的流动性不仅推高了国内资产的价格,也推高了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CPI上涨成了必然的趋势。

  为什么要为过去两年的货币超发画上休止符?货币超发对普通人的生活到底做过什么?

  “如今潮人都玩苹果四代(iphone),我却在纠结四袋苹果。”爱吃苹果的小赵最近有些牢骚,“去年超市里的苹果一般是三四块钱一斤,今年个头比去年还小的苹果都要六块多钱了。” 这成为2009年以来涨价风潮中的真实一幕。今年11月,CPI同比涨幅更达到5.1%,创下28个月来的新高。

  “尽管这种政策(货币宽松)在危机时期对保持经济增长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这种货币政策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比如,2009年以来,泛滥的流动性不仅推高了国内资产的价格,也推高了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最后这个过高的物价水平传导到农产品时,国内CPI上涨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民生,也在积累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易宪容解读。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对此持同样观点。他认为,2009年近10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和2010年近18.75%的信贷增长计划,在后续的时间内对物价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必然产生推动作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