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亚洲行之后,拜登的“棋局”能持续吗?

亚洲行之后,拜登的“棋局”能持续吗?

2022年05月25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题:亚洲行之后,拜登的“棋局”能持续吗?

  作者 张铭心

  美国总统拜登的亚洲政治“首秀”落幕。

  在这次被外界形容为“迷你版”的亚洲行中,拜登繁忙的行程显示出美国在亚太地区再布“棋局”的野心。

  多名国际问题专家对中新网分析,尽管拜登政府意图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等多个领域针对中国精心“布局”,但多数措施缺乏具体内容和连贯性,恐难以持续。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图:美国总统拜登。

  精心布局

  鼓动与中国“脱钩”、重塑将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拜登此行着重推进经济领域的围堵中国,并重申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拜登访韩首个行程是三星半导体工厂。他表示,韩国和美国需要努力“保持我们的供应链有弹性、可靠和安全”。法新社形容,拜登的讲话“意在展示美国领导亚洲的决心”。

  尽管打破惯例先到访韩国,但拜登本次出访的重头戏实际上在日本:

  ——美日首脑会谈: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深化美日同盟关系、承诺加强“核保护伞”、宣称拟支持日本“入常”……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宣布《印度-太平洋领海权意识伙伴关系》(IPMDA)、促进关键和新兴技术创新、加强在地区安全方面合作……

  “‘印太经济框架’是拜登本次亚洲行的主打战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介绍,美国企图将一些亚太国家拉拢到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区域合作版块中。本质上看,美国是想建立一个产业链、供应链均脱离中国的新兴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则认为,此次拜登从经济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入手,在亚太地区布“棋局”,企图推动该地区国家同中国全面“脱钩”,并将中国推入“新冷战”的陷阱中。

  难以为继

  不过在外界看来,此番精心布局之后,美国提出的不少举措都可能面临难以为继的境地。

当地时间5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一)迎接美国总统拜登(右二)、印度总理莫迪(左二)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左一)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会议。
当地时间5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一)迎接美国总统拜登(右二)、印度总理莫迪(左二)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左一)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会议。

  BBC分析认为,“印太经济框架”的特点容易引发外界诟病——可能需要符合各种关于税收、劳工保障、清洁能源的要求,却难以获得低关税、新市场等好处。

  《纽约时报》称,由于担心国内自由派的反对,拜登的新伙伴关系将避开传统贸易协定的市场准入条款,这让人怀疑它的意义有多大。报道援引专家观点指出,“如果没有增加进入美国市场的承诺,就很难说服亚洲各国政府以可能破坏其政治经济的方式改变规则” 。

  刘卫东则认为,“印太经济框架”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将面临诸多障碍。一是很难与亚太地区既有经济框架全面融合,贸然推进可能会损害一些国家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中国之间的关系,从而带来利益损失。

  其次,“印太经济框架”目前仅具有“意向”与“框架”,推进相对容易。但随后在需要应对各类具体问题时各国很可能会产生分歧。此外,受各国领导人更迭的影响,该框架的稳定性也存疑。

  刘卫东还表示,难以用经济捆绑来实现各国意识形态的统一。不管是否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有关国家最看重的还是自身利益,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不会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各怀心思

  尽管在拜登到访前,韩国就宣称愿以初始成员国身份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但仅仅数日后,韩国外交部就表示,在今后形成规则的过程中,韩国将与中国保持紧密沟通。

  发言人崔泳杉强调,包括韩国在内的诸多成员国“在经济方面都与中国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

  日本也在“印太经济框架”中暗藏自己的“小算盘”。周永生指出,日本想要借此机会,通过美国提供的平台对中国进行一定的遏制,从而借机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角色”。

当地时间5月2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到访的美国总统拜登在位于东京的迎宾馆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5月2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到访的美国总统拜登在位于东京的迎宾馆举行会谈。

  而在传统安全领域上,尽管拜登承诺“完全致力于维护日本的防务”,但却很难进一步给予日本“安全感”。尽管日本寻求类似北约“核共享”的声浪越来越高,但周永生认为,日本要对美国的核武器“分一杯羹”很困难。

  而对于美国而言,除了所谓“重返亚太”表象之外,国内经济问题更是拜登在韩国和日本期间的核心考虑。随着通胀进一步加剧、股市下跌以及国内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蔓延,拜登也急于向国内民众表明,他专注于稳定经济、提振就业。尤其距离美国中期选举,仅剩下5个月的时间了。(完)

【编辑:张铭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