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英国政坛“骗补门” 媒体监督效应明显(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解析英国政坛“骗补门” 媒体监督效应明显(5)
2009年06月06日 04:53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超过额度你得自己掏钱,结果他就忽略了这一点,他自己把它放到账单里面,没想到第二天媒体一监督,一炒作,最后把他这个官帽都给摘下来。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今天我们所关注的是英国的报销门或者说骗补门事件,稍候我们将继续。

  主持人:

  面对着这样一个骗补门的事件,应该说在英国,媒体和公众在不断地追问,同时议员们也在反省,政府也想拿出一些补救的方式和方法,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解说:

  这就是骗补门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一个叫威克的保险公司职员,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相信揭开这一丑闻将给议会和整个社会带来好处。虽然他的揭发引起了本国政坛空前大换血,但是威克却丝毫不担心自己会受到惩罚,因为根据2005年1月1号英国《信息自由法》规定,任何人都有权了解约10万个英国公立机构的信息。

  其实,英国媒体关注政坛账目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5月,英国最高法院就下令议会公开议员们公款报销的全部细节,此后各大报纸都会时常拿出议员的报销单晒一晒,而这次《每日电讯报》公布了详细的全套报销资料,才最终使英国议员的骗补丑闻大白于天下。

  《每日电讯报》是一家中产阶级的严肃报纸,从上个月8号开始,它就开始在头版刊登曝光内阁花费的报道。当天曝光的布朗6000镑清洁费报销,报纸一天就多卖了9万多份,之后每天都更新一点。周六版推出内阁大臣报销单,又比前一天多卖了5万多份,如此大的销量,折射出英国民众对于监督政坛所怀的热情。

  而《每日电讯报》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获得了捍卫公众利益的好名声。

  英国《新政治家》前主编坎福勒就撰文称,《每日电讯报》在此次骗补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符合公众的利益,不是损害,而是巩固了英国的民主制度,因为媒体的一大主要任务就是将民众有权知道,而官员不愿意让民众知道的信息公开。

  对于本国政坛接二连三曝出的丑闻,英国民众表现的极为失望和不满,希望议会能重新选举。

  昨天,BBC进行的一项民调也显示,近五成英国选民认为,多数议员都是贪污的。

  《英国卫报》的民调显示,已经有四分之一的选民改变了自己支持的政党。

  一波三折的骗补门尚未尘埃落定,然而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效用已经可见一斑。面对权力的滥用、公众的坚持、媒体的追究,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找出真相的关键。

  主持人:

  赵老师,从刚才这个片子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实际上大家可能要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比如说像在英国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像狗食的报销问题,包括其他的让人感觉很好笑的一些报销问题,在我们想像当中,怎么能够体现出来呢?在我们想像当中,比如说报销单据往往是像什么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类似于像这样一些更细方面的一些报销问题怎么能够发现呢?

  赵俊杰:

【编辑:张哉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