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聚焦人口普查入户登记:部分居民戒备心理较强

2010年11月05日 08:54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目前,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在全国各地的每个社区、街道、乡村,都会出现普查员忙碌的身影。而伴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未来如何让人口普查工作更便捷地开展也成为了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六普”力度空前期待高质量数据

  “这次人口普查政府部门下了很大力气,从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长期致力于人口学研究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黄荣清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在他的记忆中,较之以往的几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无论从宣传声势上,还是人员、经费保障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5月12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经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人口普查工作从此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此后,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查的相关规范。

  根据普查方案,人口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国和本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设立人口普查小组,做好本区域内的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而为了完成庞大的人口普查工作,全国选调、招聘了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对他们进行了相关培训。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普查时间的临近,大街小巷也开始陆续出现人口普查宣传标语。“人口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人口普查需要你的支持”、“人口普查情系千万家 科学发展惠及你我他”、“家事国事天下事 人口普查全民事”,温馨的标语让人们体会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从事人口学研究的专家,黄荣清教授表示,很期待这次高投入的人口普查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数据回报。

  人口普查为何采取入户登记方式

  获取准确的数据是人口普查工作的目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登记,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全部人口逐户登记,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何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普查呢?

  据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采用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是方便群众进行普查登记,入户登记一般采取预约登记的方式,可以减少群众等候的时间;二是便于群众申报,有利于保护申报人的隐私,减轻申报人的顾虑;三是可以提高普查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入户进行询问调查,有利于判断申报人申报的情况与实际是否有出入。

  然而,入户登记看似容易,在实际生活中却遭遇到一些困难。这一问题在此次人口普查中变得格外突出。

  未来入户登记可否有变通办法

  “门难进。”这是不少普查员在经历了人口普查前期摸底工作后的感受。

  在公民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保护的今天,虽然人们对入户登记表示理解,但登门入室依旧让一些住户感到不方便。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的一位住户告诉记者,他的家庭既不是外来租住户,也没有超生人口,更不拥有多处房产,虽然没有任何可隐瞒的信息,但他表示,仍不习惯陌生人进到家里来。“现在连朋友聚会都是在外面,家里就是纯粹的私人空间,谁喜欢被打扰啊。” 

  不过也有住户表示,既然配合人口普查是公民的一项义务,那就要克服给自己带来的不便。

  据媒体近日报道,有了前期的摸底调查,在入户登记阶段,“门难进”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仍有一些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戒备心理,只对普查员开出一条门缝,角度不超过30度。

  黄荣清教授告诉记者,入户登记是人口普查的一种基本方式。除此之外,在国外,有的国家通过邮寄调查表的方式来进行人口普查,也有的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人口普查。基于中国国情,从目前来看,入户登记是获得人口准确数据的最有效办法。

  “通过邮寄方式进行人口普查有一个前提,就是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非常高才行。”黄荣清教授补充说。此外,他还谈到,邮寄方式调查还需要被普查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如果被普查对象连调查表也看不明白,如何填表呢?”

  “未来人口普查方式的简化,有赖于公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参与意识的集体提升。”黄荣清教授说。

  编后语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此次普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毕竟距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这10年间,我国的人口规模、社会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摸清人口数量对于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尤为重要。本报开设的探讨人口普查工作的专栏已连续刊载了4期,今天暂告一段落,但关注并未停止,接下来,对于人口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本报还将继续予以跟进。

  □ 关注人口普查  

  本报记者   朱 磊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