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引渤入疆构想首倡者谈灵感 参会企业方称是生意

2010年11月30日 09:0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月初,新疆乌鲁木齐。

  在一个名为“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的会议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和企业代表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构想:从渤海提送海水,千里驰援新疆,改善荒漠生态,变沙丘为绿洲。

  结果,设想中的海水掉进了现实的油锅,引爆了沸反盈天的争议。网友称之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十余名工程院院士联合召开发布会,直斥其为“伪科学”……

  而构想倡导者的坚持也言之凿凿:“科学从不反对大胆创想”。

  “引渤入疆”,是一个能照进现实的梦想,还是一个不着边际的空想?

  “口水比海水还多”

  舆论的沸腾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

  11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其实连开幕式和媒体交流在内的实际会期只有三个半小时。会后,大多数专家和企业代表被论坛组织方带去参观塔克拉玛干沙漠,实地感受新疆对水的渴盼。

  次日,媒体报道,“新疆研讨渤海水西调入疆”、“专家称6年内可实现”,随即引发全国关注。舆论风向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和非议。

  参加此次论坛的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霍有光是“海水西调”的首倡者之一。当他一个星期后返回西安时,同事告诉他“电话快被打爆了”。而此后的几天,他的电话也几乎是处于“热线”状态,媒体采访、各方人物的探讨应接不暇。

  网上的讨论更是沸反盈天,刻薄者如:“海水没进疆,脑子先进水”,“堪比炸开喜马拉雅山的异想天开”,“相当于‘四大傻工程’——长城贴瓷砖,赤道镶金边,飞机装倒挡,黄河安栏杆。”

  最“和善”的评价也谨慎地说,那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此之前,同一主题的“海水西调论坛”举办过多次,甚至场面更盛,比如2008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陆海统筹与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研讨会”,规格颇高,甚至去了不少院士和退休的部级领导,但也反应平平,后续寥寥。

  “怎么这一次动静这么大,搞得口水比海水还多?”霍有光有些不解。

  此次新疆论坛突如其来的火爆,也令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难以适应,他是此次大会的主讲嘉宾,为论坛致开幕词,题目是“陆海统筹、海水西调与西北地区经济腾飞”。

  “原本就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讨论,我已经拒绝回应了。”曾恒一说,“可怕,把问题复杂化。”

  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上,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致认为:无论是从气象学的角度,还是新疆的地理条件,以及海水淡化的技术难度、经济成本来看,“海水西调、引渤入疆”的想法都是一个“伪科学”。

  这几乎是为“引渤入疆”做了“不可行”的定论。

  风口浪尖之上,承办论坛的新疆哈密自治县发改委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改委不再做出任何回应。

  在论坛上说“‘引渤入疆’6年可实现”的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顺,在接待了“三十多拨记者采访”后,表示“上面已经下令‘封口’了。”不过,他仍坚持说:“‘引渤济锡’工程还在继续。”这项工程被视作“引渤入疆”的一个试点,也是“引渤入疆”线路上的一段。

  论坛的主办者之一、新疆东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唐立久最近也很忙。每天,他的办公室要迎来送往数拨记者,他认真地向每一位采访者表达着自己的设想,展示着“海水西调,引渤入疆”的美好蓝图。

  “有不同的声音是好的,有争论才能更接近客观和理性。不管‘引渤入疆’是伟大设想还是天方夜谭,这一话题已经引起了全疆乃至全国各界对新疆水资源利用、发展的关注。多想一想总是好的。”唐立久说。

  唐立久介绍,事实上,“引渤入疆”已经是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境的第五种解决方案了。此前的几种设想也多引起争议,比如沦为笑谈的“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

  “空中南水北调”和“朔天大运河”

  “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口,甭多了,五十公里宽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下……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葛优在小黑板上,用粉笔涂抹着他的“大志向”,一旁的徐帆听得两眼放光。

  “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现在常被人用来类比、讽刺“引渤入疆”。这个惊世骇俗想法最广为人知

  的版本,就出自贺岁片《不见不散》中的葛优之口。

  导演冯小刚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之中,道出了“炸喜马拉雅山”的原委。

  1997年的时候,一位传奇式的“大老板”找到北影厂,要投资两亿美金拍电影。冯小刚等人前去拜望这位“老板”。“老板”天马行空地聊了多个话题后,忽然转到:“我们现在正在论证一个惊天下的设想,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经尼泊尔吹进青藏高原,彻底改变那里恶劣的生态环境,摘掉那里的落后帽子,把青藏高原变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冯小刚写道:“我当时都听傻了,很多天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炸开喜马拉雅山的画面。事后,我问懂行的人,老板的创意是否可行?得到的答复是:扯淡!”

  冯小刚没有写明“老板”的名字,但综合各种细节,最符合这位“老板”形象的,就是曾经的“中国首富”、后来的“中国首骗”牟其中。“炸喜马拉雅山”就是这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云人物著名的惊人之语之一。

  不过,“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也不是牟其中一个人的空想。《不见不散》上映后,还有几个专家学者发文,说冯小刚“剽窃了他们的想法”。

  霍有光在提出“海水西调”设想后,在不断完善自己方案的同时,也曾与另外几种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境的方案进行过争论。

  “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他们称之为‘空中南水北调’。”霍有光说,“其实这根本是没有地质学、气候学基本常识的空谈。”

  而中国大气物理学界的多位专家也早已论证过,“引来印度洋暖湿气流,改变西北地区气候”在气象学上是无法成立的。

  解决新疆水资源困境的另一个大胆设想是“大西线调水”。这个方案还有一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名字——朔天大运河。

  “朔天”,是指这个方案的水源地直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引雅鲁藏布江、怒江等江河2006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4个黄河的流量,运送到新疆、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地区,让罗布泊起死回生,还能让京津地区用上西藏之水……

  “大西线调水”是上世纪80年代初“民间水利学家”郭开提出的,曾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多方的关注

  和支持,全面描写这一设想的报告文学《西藏之水救中国》还曾引起过轰动。

  “大西线调水”方案中有两条通往新疆的支流。一条是东出青海湖,经西宁,过嘉峪关,入新疆,再通过乌鲁木齐,出伊犁,进入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与国际运河相接,可直达荷兰鹿特丹港。

  另一条是西出青海湖,沿祁连山、阿尔金山南坡海拔3200米等高线处,开凿一条通往新疆罗布泊和塔里木盆地的运河。由于存在巨大落差,沿线可以修建规模宏大的水电站群,其发电能力相当于四个三峡。

  但是,发端自民间的“大西线调水”方案最终只是一个无法付诸实际的愿景。

  国家水利部认为,“大西线调水”工程中错误的概念太多,“缺乏科学常识”。“使西北、内蒙低海拔荒漠、草原成为适于人类居住的湿润平原的想法,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多种自然条件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增加一些地表水资源量,并不能改变受水区的气候类型”。“水加上沙漠,并不等于塞北江南”。

  霍有光则说,这个方案仅从工程学上也是行不通的。“在青藏高原上要建几十座两三百米高的垒石坝,每个都超过三峡。这样大的工程前所未有,光是渗漏、安全问题就没办法解决。而且,青藏高原上也没有那么多的水可引。”

  2000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和张光斗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43位院士和百位专家形成《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专门对“大西线调水”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西线工程没有技术可行性。”

  众多的大胆设想被论证是不可行的。目前,新疆地区解决水问题只能基于自身实际,主要思路是节水,包括加强环境生态保护,退耕还林等等。

  然而,这些措施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新疆对水的渴盼一如既往地急迫。

  唐立久说:“一直以来,新疆都实行以低水价引进大项目的政策,但项目引进之后,用水指标却成了遏制项目顺利进展的绊脚石,坐拥中国41%煤炭储量的新疆正感受着能源大开发的投资狂潮,投资规模以千亿计的一系列能源项目入疆后,却不得不面对当地水资源匮乏的困境……”

  每一个能为新疆供水的方案,都会在这里得到关注。哪怕设想中的水源是上千公里之外的大海。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