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吉平: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吉平: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工作

2022年03月07日 1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吉平: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工作
    图为吉平。 受访者供图

  (两会人物)全国政协委员吉平: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工作

  中新网呼和浩特3月7日电 题:全国政协委员吉平: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工作

  记者 李爱平

  因家乡内蒙古自治区暴发疫情,无法到北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吉平在呼和浩特接受记者采访时聚焦边疆地区考古问题。他表示:“边疆考古发掘阐释工作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上来思考。”

  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近40年的吉平,是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过去4年来,他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内蒙古民族文化传统村落调查与保护的提案》《关于鼓励收藏家到乡村开办收藏展馆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关于在文物征集中取消由提供人出具文物来源证明的提案》等一批高质量提案,均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应和办理。

  在今次的全国两会上,他最关心的工作是边疆地区考古。为此吉平建议,国家应在“十四五”期间,划地区、分阶段、有目的展开这项工作。

  为何强调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边疆考古发掘阐释工作?吉平说:考古发掘和阐释边疆地区丰富的历史遗产,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边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故事,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文化自信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边疆地区的文物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记录了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轨迹,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吉平说,中国地域广大,边疆地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是高原、山地、草场和戈壁沙漠。各地区、尤其边疆地区的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一发展过程、原因等有待深入挖掘和认识,以便全面了解我们民族、国家和文明是如何走到今天。

  吉平举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经过考古发掘,以实物证据确认北庭故城外城为唐代构建,展现了唐代北庭都护府的历史地位;内蒙古发掘的元上都遗址,为自治区内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融合的产物,再现了元朝繁荣的社会形态、融合的民族关系,以及开放包容的繁荣文化,其城址设计和规划体现了对汉文化的吸收与延续。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吉平还建言,国家应加强考古成果转化与传播,建立遗址博物馆或遗址公园,活化文物遗址,满足群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望。

  “文物部门应与考古领队签订责任书,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考古报告,及早呈现土文物和研究成果,让更多人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吉平说。(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