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干旱持续,秋收如何保证?

分享到:

高温干旱持续,秋收如何保证?

2022年08月18日 04:0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新闻1+1丨高温干旱持续,秋收如何保证?

  8月17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6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持续高温之下,长江流域六省市旱情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

  如何应对眼下的干旱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

  又如何抗旱保秋粮丰收?

  《新闻1+1》连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方福平,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农情调度科科长王景晨,共同关注:高温干旱持续,秋收如何保证?

  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旱情

  情况如何?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流域沿线多省市持续受高温少雨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长江水位持续退落,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而沿线多个省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各地情况究竟怎样?点击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如何看待高温叠加干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的影响?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 方福平:今年旱情多于往年,有专家分析今年高温综合强度达到1961年以来最强,6月下旬以后长江中下游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已经超过30天,而且多地出现40度以上高温。

  原来我们说2003年水稻一季中稻减产比较严重,还有2013年,这两次相差了10年,高温都比较严重,但今年的高温强度已经超过前面这两次。特别是目前,8月份正是一季中稻抽穗开花的时候,这个时候高温对它的影响最大,所以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持续的时间过高了。

  部分水库蓄水量不足

  抗旱还需提高重视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 方福平:这几天,我们去到江西九江的瑞昌、宜春宜丰、上高,还有抚州的临川等地,这些地方的灌溉末端,包括一些丘陵岗地,还有一些“望天田”都出现了旱情,部分县市水库蓄水量不到库容量的4成,高的达到6成。主要是有些地方为了防汛安全,在汛期放水放太多了,导致现在蓄水不够。

  特别是我担心旱情可能还会延续最少一周以上,所以各地还是要更加重视。尤其是现在不仅是干旱,气温还很高,多地持续40度以上高温天气,高温跟干旱叠加对水稻影响比较大。打个比方,这段时间影响最大的是目前正在抽穗扬花的一季中稻,这个时候高温热害可以导致花药不开裂,柱头上花粉数量减少,造成花粉引发不育的,降低花粉活力,影响结穗率,特别是持续时间越长,这个危害也越严重。

  川渝等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已达1232万亩

  如何应对?

  从8月11日,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响应以来,到今天一周左右的时间,受旱面积已从967万亩,扩大到1232万亩。出现旱情的主要是长江流域6省市的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

  目前,距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50天左右,而未来两周,我国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抗旱保秋收,地方如何应对?点击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未来一周高温干旱仍驻留湖南

  对农业影响还会扩大

  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农情调度科科长 王景晨:湖南这次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降雨量较常年偏少7成,已经对我们当前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未来一周湖南的高温干旱还将持续,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全省的农作物受灾受旱面积会进一步扩大。

  播种较晚的中稻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将导致结穗率下降、瘪粒增加;再生稻处于头稻头季收割和二季叶芽生长期,干旱将严重影响再生稻的苗高和叶长;晚稻处于分蘖期,蓄水比较旺盛,干旱将影响其有效穗的形成,造成减产。

  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晚稻,晚稻目前在田面积是最大的,受灾面积也是最大的,而且高温还将持续几天。我们现在的重旱地方也是晚稻种植面积比较多的地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会进一步扩大。

  抗旱保秋粮丰收

  湖南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湖南省农情分析研究中心农情调度科科长 王景晨:今年气象部门对8月的高温干旱进行了提前预警,所以今年湖南全面加强了水库、湖泊等水利工程的蓄水保水工作,在7月底前全省各类水利蓄水较为充足。但湖南以丘陵山区为主,山区的“望天田”等存在饮水困难无法灌溉的问题,造成了当前干旱的进一步蔓延。

  现在湖南每天的平均水消耗量已经达到2.2亿立方米,从总体蓄水来看,前期比往年多,现在基本已经持平。从农业方面来讲,我们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一是把水泵等抗旱农机具的储备调运做好,整体来看,储备非常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农业抗旱需求,同时我们对农用柴油也出台了相对优惠政策,降低了抗旱成本。

【编辑:苑菁菁】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