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首次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决环境污染者(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析中国首次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决环境污染者(2)
2009年08月19日 01:58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爱军:

  对,在本案审理前后,我们也注意到了媒体所报告的相关案例,但是因为报道的内容相对简单,所以我们无法详细解读其中的犯罪构成,因此对这些案例,我们在这里不好评述,主持人。

  主持人:

  好,谢谢高庭长。

  白岩松:罪名的转变缘于环保意识的加强

  岩松,你看,从这次罪名的转变,你觉得我们是对于环境污染这个事情变得越来越重视,还是以前的法律判的是轻了?

  白岩松:

  首先有一个大背景的角度,我一开始已经说了,前一个法条其实是1997年才加进来的,这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污染环境的类似案件开始增多,为了起到一定警示和法律惩罚的作用,设立了这样的法条。但是十几年过去,有些地方、有些人更加变本加厉,其实在已经环保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它的主观故意性就变得更加明显,如果刚开始还是环境意识不强。但是到了现在,尤其在盐城这个案例,其实当地环保部门也都一再告诉它什么是合格的,什么是不合格的,不能排相关的废水,但是它依然在偷排,所以主观故意性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之后,其实显现得更加明显,这当然是一个背景。另外这个案件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民众的愤怒也跟很多年前是完全不一样,大家对环境意识日益的增长。

  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仅仅在三年前,华南也是有那样一个企业向珠江里面偷排了200多吨相关废水,结果当地民愤也很大,污染的是珠江水,潜在的对水质有很大的威胁,也制造了相关的经济损失,当时要强调从严惩处,但是用的还是前一个罪名,他有一定的认罪态度,判三年缓三年,所以跟这个的差别还是很大。

  新闻背景:同案不同判的案例

  主持人:

  我们今天关注的是江苏盐城水污染事件,如果从媒体报道上来看,跟以往发生的一些水污染事件性质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判罚结果却出现了迥然相遇的局面。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同样类型的犯罪,但是犯罪结果的处罚却不一样的情况也不罕见,我们不妨来关注几个案例。

  字幕显示:

  胡文标,投放危险物质罪,有期徒刑11年。

  盐城“2.20”特大水污染一审判决,成为我国首次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当事人判刑,而此前,我国在对类似污染事件追究刑事责任时,均是以重大环境事故污染罪追究刑事责任。

  字幕显示:

  2005年沱江水污染事件

  相关责任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有期徒刑3到5年。

  解说:

【编辑:张哉麟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