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车改调查:辽阳叫停 杭州纪委牵头强推(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各地车改调查:辽阳叫停 杭州纪委牵头强推(5)
2009年08月19日 08:38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杭州】 纪委牵头强推车改

  - 关注焦点

  8月7日,杭州市车改办主任何新根透露,杭州将择机启动第二批车改,将在局级领导干部中探索包干用车,即不领车补,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

  5月1日,杭州开始了首批市级机关车改。但有人质疑副厅正局每月车补过高等。此外,由于利益被触及,单位一把手多持观望态度。

  面对种种担忧,杭州车改推动者渴望获得“自上而下的动力”。

  “你看我胳膊晒的,都成黑人了。”46岁的杭州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吴声华,最近开始学车,准备自己开车上班。

  今年5月1日,杭州市实施机关公务车改革,机关公车上缴,每月按级补贴,法制办等21家市直机关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年初法制办刚给吴声华配的“座驾”也上缴了。以前车接车送,现在上下班打车,高峰时段要等一个多小时。

  “太不方便了。”8月13日,吴声华告诉记者,车改后他很憋屈:每次开完会,别的领导一出来,上专车就走,“我还得站在马路边等出租,绝不是钱的问题”。

  “一把手也不留车”

  今年4月16日,杭州市政府出台《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1+6方案》,方案提出,3年分3批完成车改,首批确定21家市直机关试点,5月1日实行。

  方案核心内容是:取消所有公务车,实行货币补贴;按职务层级将车补分为9档,最高2600元,最低300元;钱直接打入个人市民卡,只做交通费用,不能提现;单位设立公共交通经费,解决突发事件处理等公务用车;全市成立公车服务中心,统一用车。

  “我们的车改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案。”8月10日,杭州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告诉记者,从2002年在西湖区三墩镇试水车改,到2004年7个区县试点车改,中间经历了近8年的探索和思考。

  为了此次车改,杭州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奔赴全国其他车改城市调研,总结他们的教训,然后制定了杭州的车改方案。

  叶明去哈尔滨、大庆考察时发现,当地车改除去现金补贴外,单位还保留1到2辆公车,供集体公务使用。最后,单位一把手领着高额车补,保留的公务车也成为了一把手的专车。

  “一辆车都不能留。”杭州车改方案设计时,叶明力主单位公车全部上缴,只实行货币补贴。

  “发车补最简便易行,且相对合理。”叶明说,“杭州的创新在于:不发现金,车补直接打入市民卡,划分职级补贴标准。”

  即使这样,误解还是不少。很多人认为,这是在变相为官员发福利呢。但叶明坚信,杭州模式多了有效监督。

  公车中心用车定价低

  孙伟勇,车改前在财政局当司机,给局领导开车。

  谈起车改,8月12日,孙伟勇一连用三个“没了”形容现在的感觉。

  “虽然待遇都是一年3万,但作为财政局领导司机的荣誉感没了,每年很多求领导办事的隐性收入也没了,公车私用的便利也没了。”

  孙伟勇说,市财政局原有公车100多辆,80多个司机,车改后,所有的公车上缴,司机分流,在编司机内部转岗,临时合同工只能到公车服务中心应聘,竞争激烈,“80多人应聘,只录取三四个”。

  幸运的是,车改后,通过应聘,孙伟勇当上了杭州市公车服务中心司机。

  “收入变化不大。”在中心担任司机的孙伟勇说,什么时候用车什么时候出车,用完车后,必须开回中心,“管得比以前严”。

  “中心只是个过渡机构。”杭州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何青介绍,目前中心与杭州市级机关汽车修理中心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何青称,目前市场租车价格较高,中心定价较低,主要害怕车补不够用,遇到阻力。将来全市全部车改后,中心将彻底走向市场。

  公车服务中心副主任赖立新告诉记者,为了监督,车改方案规定,个人公务用车,需注明起止地点,不准随便更改路线,否则一查车上GPS定位系统,便知是否更改路线。

  “每个单位的公共交通经费不多,超支不补,单位使用时都很慎重。如果很快用完,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单位自行解决,延误公务,领导担责。”何青说。

  利益被触动的“一把手”们

  专车没了,何青自掏腰包,买了辆25万元左右的轿车。

  “以前司机上下班接送,现在只能自己开车。”何青担心,车改突然被叫停,“那我花那么多钱养辆车,很不值。”

  除了个人用车不便,车改单位的一把手还遭遇了公务用车的尴尬。

  市法制办主任吴声华说,车改后,昆明市法制办几个领导来杭州考察,接待需要用车。法制办一辆车也没有,只能向公车中心叫车,但中心用车必须明确起止地点,线路预先登记,所以,昆明来杭考察官员游玩、参观景点,或临时变更出行计划,让吴声华十分为难,不停地和对方解释说:“这是车改新政”。

  车改虽然给一把手带来不便,但却得到法制办大多数人力挺。

  吴声华说,法制办内部开会讨论车改,问大家赞不赞成,几乎所有人都举了手,因为车改能让所有公务员获得车补。

  作为一把手,吴声华公务用车不便,利益受损,“但反对的话我也开不了口”。

  “车改相当于把几个一把手的固定收益,在全单位分摊,节省部分归财政。”吴声华介绍,法制办共25人,5个主任,一正四副,车改前每位主任配有一辆车。作为一把手的吴声华,起初并不情愿。今年4月,杭州市车改办向各单位征集车改意见时,他就表示过怀疑。

  虽然市政府一直在提车改计划,但很多人和吴声华一样都在观望,“我没想到政府的决心会这么大,这么坚决”。

  车改推行三个月后,杭州市车改办主任何新根透露,杭州第二批车改将实施新的模式。他透露,新的模式主要是在局级领导干部中开展包干使用公车探索,即本人不领取车补,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

  何新根否认新的模式是原来公车使用制度的恢复,更不是回潮,而是一种新的公务用车方式,且包干用车有严格限制。

  问卷:七成人赞成车改

  杭州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叶明认为,杭州车改最大的目的在于反腐,是反腐倒逼出来的。

  叶明告诉记者,杭州全市机关共有1200辆公车,1000多名司机,每名司机年均工资3万,每辆车购买、油耗、护养等全部下来,杭州市一年公车消费近2亿,“车改能省去三分之一成本”。

  虽然车补按职级划分屡遭质疑,但叶明认为,车改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总支出是否下降。

  8月10日,杭州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也认为,划分标准后,公车补贴确实与行政级别成正比,但数据最能说话。

  何新根提供的车改三个月数据显示,车改后,已完成车改的7个区费用支出从9354万元下降到5796万元,下降了38%,“将近4000万”。

  “所有领导没有了固定用车,只能打的或到公车服务中心叫车,没有免费。”8月11日,杭州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何青告诉记者,机关事务局车改前有4辆专车,而现在所有人只能自己开车出行。

  另外,何青介绍,100辆车,23个司机,4个调度,全在公车服务中心,整个成本不到车改前一半。

  另外,公车私用一直是杭州市民行政类投诉热点,占全部投诉的1/3强。车改前,杭州专门做过问卷调查,结果70%的人赞成车改。车改办主任何新根说,这说明车改具有强大的自下而上的动力。

  “强力部门”何时车改?

  然而,车改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

  何新根透露,车改分三批完成,许多单位负责人选择了第二批。何新根分析,所有单位都在观望,一把手有情绪,但选第三批又显得工作不积极,有不支持政府改革之嫌。

  车改重要推动者———杭州市发改委并未选择首批试点。“当时领导的意思是,如果车改能给单位带来好处,作为推动者,发改委应礼让三先。”何新根透露。

  质疑者提出,在被选中车改的21家机关中,除财政局等单位外,“强力部门”不多,也是个特点。

  对此,身兼数职的叶明解释说,杭州车改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积极稳妥推进车改。

  在杭州市法制办主任吴声华看来,车改触及所有被改者利益,有人不希望车改,这很正常。他断言: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强制推广,车改很难推进。

  5月1日车改后,浙江一些省级领导,曾接到杭州部分官员不满车改的意见反映,叶明曾为此多次向有关领导汇报解释。

  记者试图采访其他车改单位一把手,均遭婉拒。

  “这些一把手内心还是很不愿意车改,但这是市委市政府定下的规划,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多说。”杭州车改办成员、杭州市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处长胡海定如此解释。

  此外,杭州市此次车改,因市四大班子归省里管辖,加之杭州是副省级城市,他们的车改,不在要求之列,“我们希望自愿参与,无法强求”。

  “车改压力不仅来自车改单位一把手,还有我们的行政上级。”叶明希望,杭州车改模式在浙江省乃至更大范围的推广。

  令叶明欣慰的是,今年8月,浙江省纪委书记公开认可杭州车改,称“模式不错,效果明显”,并建议各地纪委借鉴。随后,浙江部分地区纷纷致电杭州车改办,希望借鉴经验。

  “车改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我们需要自上而下的动力。”叶明最后说。

  【车改模式】

  杭州市政府提出,三年内分三批进行公务车改革。

  首批车改内容包括:

  取消所有公务车,实行按职级分9档补贴,每人每月最高补贴2600元,最低补贴300元;

  钱直接打入个人市民卡,只做交通费用,不得提现;

  单位设立公共交通经费,解决特殊情况公务用车;

  全市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车费从公共交通经费中扣除,缺口自行解决。

  【目前情况】

  目前在全国属于较成功的试点,但如何深入推进,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

  □本报记者 黄玉浩 杭州报道

【编辑:朱鹏英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