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是论坛 | 能源体系安全平稳转型,这些问题很关键!

国是论坛 | 能源体系安全平稳转型,这些问题很关键!

2021年11月16日 23:14 来源:国是直通车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文/陈婧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经济正沿着绿色低碳之路前进。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能源体系安全平稳转型?

  今天,中国新闻社举办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论坛聚焦“坚持双碳战略方向,确保能源体系安全平稳转型”的主题,围绕能源领域多个关键问题,深入探讨。

  “双碳”目标不能为所谓“电荒”背锅

  电力行业是众所周知的碳排放大户。国际能源署(IEA)电力展望部门负责人布伦特·万纳认为,在净零排放路线图里,电力行业应该是第一个实现净零排放的行业和部门。

  “我们需要电力部门提前10年实现净零”,万纳说,这样10年后,才能够使一个经济体在全经济范围内实现净零。

  过去十年里,电力行业是各行业类别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超过工业、交通、建筑等其他行业。“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聚焦电力行业脱碳”,万纳说。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表示,电力系统改革创新,要加快零碳电力建设。

  他举例说,近期中国所谓的“缺电”现象实际上是一个电价煤价的理顺问题,而不是生产能力或者“缺煤”“缺火电能力”的问题。今后要对电价进行合理的结构性调整,“不是说电价要大幅度上升,而是电价结构要有合理变化”。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所谓“电荒”并不是“双控”目标和“双碳”目标所导致的,它是一个需要克服的短期瞬时扰动,不应该影响中国坚持低碳转型的方向。

  能源系统如何实现安全平稳转型?

  能源系统如何实现安全平稳转型?邹骥认为,短期能源安全要得到保障,包括电、油气,长期用电增长要得到保障,民生用能要优先保障。

  此外,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建立更加及时透明的供求响应关系,保持供求动态均衡;也要有合理的转型时间尺度和节奏,由此带来的就业变化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

  邹骥还强调,要注重投资和资产管理,特别是减少资本沉淀,提高投资效益,正确管理金融风险。

  “电网互联互通,是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基础,也是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王虓指出,特高压输电将促进西部北部清洁能源集约化开发和高效利用,有效解决东中部用电紧张、碳排放集中、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用电需求。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4交16直”共计30条在运特高压线路、5条在建特高压线路,在建在运特高压线总长度4.8万千米。

  对于低碳转型需要的资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研究中心主任、GIP秘书处北京办公室负责人程琳表示,未来30年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约为485万亿元。目前的绿色金融标准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全包容转型金融,不能很好地支持高碳企业转型。所以,既需要用现有绿色金融工具支持符合现有绿色和零碳标准的项目,还要通过转型金融支持高碳企业和高碳资产向低碳、零碳的转型需求。

  程琳认为,只有先理顺转型金融,才能保证所需资金“融得到、管得住、花得值”,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融资机构和企业的多方联动。

  新型电力系统应当怎样构建?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也是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孙长平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种具有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化、负荷多样化以及集成储能技术的电力系统。相较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面临系统稳定和功率平衡的新挑战,而风光水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

  当前正处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对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孙长平提到,抽水蓄能电站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求的关键方式,是目前最经济的储能手段,具有平抑风光波动特性、反调峰特性的优势。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消纳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健指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分阶段的长期过程。能源结构变化过程中,电力系统中的电量、电力、调峰平衡都有可能出现缺口,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供应和安全性。在此过程中最需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以应对能源结构变化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带来的潜在影响。

  他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新能源多级群的控制来提升安全性协同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以及市场化机制,发挥好电网枢纽平台作用,提升系统安全稳定水平。

  李健强调,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保障电力供应是最大的安全。如果供应不充足或者供应紧平衡,这也意味着电力系统安全本身就存在隐患。他强调,对此需要建立系统安全观,统筹系统运作安全,只有“手里有粮”,才能做到心中更有底气。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表示,氢能对中国提高能源体系安全、实现碳中和具有极高战略价值。在工业领域,氢能将在原料和热源的替代方面扮演主要角色。

  金勤献说,中国有全球增长最快能源和环保需要,具有巨大独特的市场优势。氢能对中国提高能源体系安全、实现碳中和具有极高战略价值。在工业领域,氢能将在原料和热源的替代方面扮演主要角色,在能源领域,分布式电力系统、储能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煤电低碳转型实施路线是怎样的?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战略规划主任傅莎表示,碳中和下,电力行业低碳转型预计到2050年减少用煤21亿吨。

  具体实施路线是怎样的?傅莎指出,一方面,“十四五”期间要严控煤电新增。各省市应严控新增产能的核准和审批,部分高效运行机组延寿缓解用电缺口;煤电资产整合,提升发电小时数及机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需推进落后产能加快退出,重点关注300兆瓦以下包括工业自备电厂以及小型供热、供电机组。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认为,在协调保供和减排双重约束下,煤电的转型有几方面方向:

  一是由高碳电源向低碳电源转变。煤电将发展重点从提供电量电力转向灵活性服务、热电联产供热、耦合新能源发电。

  二是由主体基荷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近中期煤电主导地位缓慢弱化,煤电以稳定基荷为前提,从电量型电源转变为电力型电源,逐步实现新能源对煤电发电增量的替代。中长期煤电退出主体电源位置向调节电源和补充电源转变,重点转向补足短时尖峰资源不足和提供灵活性支撑,实现新能源对煤电发电存量的逐步替代,最终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

  三是分区域设计煤电转型。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电力资源禀赋的极大不均衡性,煤电转型还应考虑区域电力发展的差异化特征,制定区域化的煤电转型策略,以保障全国和各区域的电力供应安全和经济平稳发展。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林看来,传统燃煤供热的退出应循序渐进,用大型电厂排放的余热去替代城市里的燃煤锅炉和小热电,要让燃煤锅炉和小热电逐步退出,在城市里边形成无碳无煤供热。

  为加快这一进程,付林建议,需要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机制,对此加以保障实施。

  付林提出,近期可先将小机组和燃煤锅炉在十年之内逐步关停,未来在二十年之内30万千瓦级的电厂机组逐步退出,在此基础上保留60万和100万的机组作为季节性调峰,以此逐渐为“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