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高考给中国带来什么
2007年06月12日 1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六月八日下午五点,为期两天的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许多家长在学校门口给孩子和老师拍照留念。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1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评论说,恢复高考制度,从某种角度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锣鼓。过去近30年中国的剧变,是科学的力量催生出的。而对科学和人文的尊崇,始于高考恢复。原文摘录如下:

  “高考30年”,这个充满乡愁的字眼在中国媒体频频露面,让“改变了命运的人”惆怅万端。且不说那些步出文革步入大学的“老三届”几乎人人都是传奇,就连我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跨过独木桥进入大学的“后来者”,提起高考总有无限感慨。“高考30年”,是一个值得纪念同时也值得反思的话题。

  恢复高考制度,从某种角度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锣鼓。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类文明的洞见,撞开了僵化的体制,开启出80年代一波又一波思想潮流,耕犁出90年代一层又一层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导引出21世纪的科学发展观。

  这一系列改变中国面貌的力量,不是来自大学,而是因高考而辐射出的对科学和人文的尊重,以及由此聚合的追真问实、独立思考、放眼全球的探索和革新。

  高考带给中国的还有“考试超越了教育”,掀动起繁荣的“考试产业”。大学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越来越有企业的特征,而少了许多教育机构的色彩。“知识改变命运”的旗帜下很多人跳出“农门”,获得进入白领阶层的入场券,但同时也深刻改变了青少年的命运。

  开启科学发展新时代

  1977年,笔者还是青藏高原边缘上一个牧羊人家的孩子。那年夏天,县里的干部骑着马到各家各户传达中央文件,说邓小平要复出了。到了10月份,广播里播送着恢复高考的消息,父亲的脸上露出少有的微笑,“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这时候,我才知道还有“大学”这么一种学校,也才知道父亲居然曾经是老牌大学生。

  次年,父亲的马背上多了一份《人民文学》。再过一年,平反、复职的父亲从马背上走下,带着全家走出深山,“考大学”成了我们坚定的梦想。

  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是邓小平复出后的第一壮举,也开启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新时代。高考把人们从战战兢兢的政治混水中解放出来,引向科学探索的路径。老知识分子走上专业岗位,新大学生在知识的沐浴下探索真理,城市工人沉浸于技术革新的揣摩中,就连农村和笔者曾经生活过的遥远的牧区,都拿起了识字课本。

  高考只让一小部分“幸运儿”走进了大学,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唤起了“振兴中华”的勇气和“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科学的光亮一旦照亮人们的眼睛,便有了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有了政治改革的呼吁,有了文化反思的冲动,有了西方科技和人文的引进,有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有了参与全球化的底气,有了科学发展观的卓然而立。

   过去近30年中国的剧变,是科学的力量催生出的。而对科学和人文的尊崇,始于高考恢复。

  中国最公平的制度

  高考还是迄今为止可信度和公平度最强的制度。各类考试、各种法律、规范和制度,人们对执行情况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唯独在高考上,人们寄予很强的信任感。无论从考试、阅卷、还是打分、张榜,整个过程在严密的监管下进行。大学录取过程中不乏“递条子”、“走后门”现象,但人们坚信高考分数是准确而无舞弊痕迹的。

  [1]  [2]  [下一页]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