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页|新闻|国 际·英文|财经|体育|娱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学生|IT|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视 频·图 片·论 坛|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广 告|演 出|图 片 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高考给中国带来什么? (2)
2007年06月12日 1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还有,高考基本实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家庭背景多么寒酸,成绩突出就能被一流高校录取。能考上(不是花钱进入)大学的人,总能得到社会的尊重。

  “高考30年”,如果把反思的视野稍稍延展,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号: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高考方式在变化,人们对高考的态度也因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为什么高考的信誉能如此长时间地保持?为什么其他制度就不能像高考一样让老百姓基本上无可非议?

  可以说,高考证明,在中国社会,很多制度是可以公正、清明、不折不扣执行。这似乎证明了有些人所言的“西式民主制度方能保证社会公正”是不完整的。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国家绝大多数法律、法规、制度都能做到公正、公平呢?

  变态的教育观值得警觉

  高考在给中国人带来理性头脑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时,也带来教育观上的某些变态。教育的目的渐渐变成了应试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文明的生活方式、适应生存的心智。

  伴随高考的是“考试产业”的繁荣。家长对高考的不惜血本和商人对市场的敏感洞察结合后,滋生出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培训中心、名师讲座、外语辅导、高考命题和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等等,从教学到出版全方位地绷紧青少年的考试之弦,以致让人从小感到“活着就是为了考试,成功在于成绩优异”。

  很多跨过“独木桥”进入重点大学,甚至到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高材生,高考遗留的心理紧张阴影至今难以排遣。每逢求职面试、考核等,梦里呈现的总是“天哪,我还没复习好,怎么就要考试了”的万般焦虑。

   对高考的崇尚,也剥夺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本应该快乐的童年不再快乐,远离了无忧无虑好时光的“美好记忆”,多是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去参加各种补习课。教育的起跑线从小学提前到幼儿园,继而提前到零岁,现在盛行的是胎教,还没出生就嗅到考试的气息……这是“高考30年”应该关注的东西。

  笔者曾目睹一位教师妈妈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天,就抱着孩子诵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是要从小开发智力,将来才能考上大学。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实际上是比任何时候都追求考试能力,孩子们的世界越来越小成,只剩下一张试卷。

  于是,各类学校批量制造着“有知识无文明”、“能弹钢琴不懂音乐”、“重个人成功而不讲社会责任”的人。高校的招生人数在扩张,学习的压力没有减轻;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又在抱怨人才短缺。这些尴尬,应当是“高考30年”之际尤其深思的。(陈冰)

[上一页]  [1]  [2]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