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王蒙:民族文化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006年11月28日 14:59

三月四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身穿中山装在政协文化艺术界小组讨论会上发言。 中新社发 张勤 摄


  我们正进入一个“地球村”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文化的不安感,主要体现为认同危机。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本民族、本地区有逐渐失去个性的危险。比如英语的学习热持续走强,西洋节日对于民族节日的冲击等。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资本、技术的扩张,则容易使得人文情怀逐渐淡化。许多牧歌式的人文情怀,往往是与农业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人们对于月亮的吟咏和幻想,已多少被登月的实地考察“煞了风景”。又如,陶渊明许多名作中传达的意境,也与现代的快节奏生产生活方式不搭界。我们可以吟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无法吟咏“敲键荧屏下,悠然新视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也不能改成“种豆温室里,转(基)因利润高”。

  经济全球化容易使民族文化受到威胁,加快了文化的产业化与市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消费型文化“蓬勃”发展:追星族、狗仔队、恶搞、自我炒作……越来越多的“文化乱象”刺激人们的眼球,而民族器乐、民族舞蹈、民族戏曲等,在嘈杂的世界里显得越来越寂寥。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要坦然面对。一方面,要承认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各有各的位置,也都将汇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关键是要加强引导,努力提高通俗文化的品位;加强管理,树立规范,阻止恶俗文化的侵袭;支持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保护传统的同时,也要提高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文化品质。另外,也可以考虑创造新的诗性体验与表达方式。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经济全球化也是机遇。面向世界与立足本国并非截然对立,引进与弘扬并非截然对立,全球化与民族性也并非截然对立。取法先进的外来文化并结合本国实际,有可能使一个古老文化焕发青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坦然地建造自己的文化大厦,这才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好回应。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


 
编辑:陈安娜】
:::相 关 报 道:::
·“西化”无处不在 中国该如何来确保文化安全?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