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卫生专家指出:野味食肆的碗筷也可能会交叉污染

2004年11月17日 19:12

  中新网11月17日电 据《羊城晚报》报道,食野味只要煮熟,就不用担心细菌、寄生虫?专家今早指出,这是误解。

  不少广州人认为,野味熟透再吃就安全,其中的病毒、细菌、寄生虫都会被杀死。但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詹希美教授表示,其实在屠宰、烹饪过程中,接触野生动物的皮毛、血液、粪便都有被传染疾病的可能,而这些过程可以交叉污染到餐具,或是通过食肆服务员再传播给食客,因此风险不小。

  据介绍,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很多,野猪带有肺吸虫,青蛙和蛇的肉里有裂头蚴,野狗、野山羊、野狼的皮毛里有细粒棘球绦虫,另外,80%以上人类的传染病都可通过鼠类传播。

  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罗会明指出,动物源性疾病在捕捉、运输、屠宰、烹饪等各个环节都可感染人类,造成类似非典、禽流感的传播,最近青海发生的外源性鼠疫,就是在屠宰带病旱獭时传染至人。

  专家们都认为,其实野味与家养禽畜的营养价值无异,目前家养的猪、牛、马,都是通过驯化野生动物而来。“野生动物基本不洗澡”,因此皮毛上携带多种致病的病毒、细菌或者寄生虫,有些动物携带不发病,但传播给人就会致命,如艾滋病病毒在猴子身上长期携带不会感染,只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专家们一致呼吁远离野味。(廖怀凌、梁正杰)

:站内检索:
关健词1:
关健词2:
标  题: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