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 题: 
>> 中新网版权申明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斯蒂格利茨:我们从印度洋海啸中可汲取很多教训

2005年02月02日 16:49

  受灾地区一些国家的反应的确感人至深,同时显示出他们在建立高效政府方面已取得了相当成就。

  泰国让各国使节乘飞机到灾区,救助各自国家的公民,帮那些丢失钱款和护照的人回国,为伤者提供医疗救助,展开遗体辨认工作,并努力解决尸袋和冷藏设备短缺的问题以及其他种种困难。

  像泰国这样认为能解决自身经济问题的国家,主动要求把援助分配给其他国家;但他们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削减关税壁垒和放松国外市场的准入限制。要知道,他们要的并不是援助,而是增加收入的机会。可惜的是,至少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仍是应者寥寥。

  另一方面,西方七国在减免债务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这些帮助对印度尼西亚尤为重要,因为它有1320亿美元的债务需要偿付(其中700亿美元是欠公共债权人,或有政府机构的担保)。即便没有这次海啸,这样的债务负担也足以对该国的发展造成巨大障碍,影响它从1997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

  无论如何,印度尼西亚债务负担的减免都需要提上议程,因为许多债务都是腐败的苏哈托政府欠下的。债主们清楚,或是应该清楚,并非所有借款都用在了印尼的发展上面。何况有些债务是在1997年-1998年金融危机中欠下的,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下采取的政策,更加剧了印尼的债务负担。

  没人幻想能够阻止或改变自然的力量。相反,我们知道必须学会如何去应对。现在人们呼吁改善海啸的早期预警系统。但在一些已经建立早期预警的领域,似乎情况也并不乐观。

  比如全球变暖问题这个领域,我们已经收到了预警信号,多数国家对此都表示了认可,并在里约和京都的国际会议上共同做出了努力。

  但这还远远不够,《京都议定书》也不过是个开始。可悲的是,全球变暖仍旧有可能再次重创这次海啸的部分受灾国。像马尔代夫这样地势低洼的岛国将会被淹没。

  实际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世界还远未成为一个“地球村”。

  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美国先是质疑全球变暖问题的科学依据,然后,这个全球最大的污染制造国又拒绝采取任何行动(它仅仅宣扬自发节制污染,但至少在美国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人这样做了);对这样一位不愿承担自己作为地球公民义务的成员,国际社会至今束手无策。

  乐观者认为技术能解决问题。但现实主义者看到,在环境与科技的漫长较量中,到目前为止后者都没有胜算。这次海啸告诉我们,大自然有它自身的时间表。除非我们学会如何尊敬自然,否则就会错过那条救命的方舟。

  (稿件来源:《财经》杂志,作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编辑:闻育旻】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