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 片|图片库|时 尚
汽 车 |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性文化展难觅青少年 思想顾虑致性教育陷入两难

2005年04月27日 09:59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文汇报报道,滩观光隧道浦东展览大厅内,“中华性文化和性健康教育展”吸引了许多人眼球,来这里的参观者每天达数百人次,最多时突破1000人次。然而,主办方办展期间却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凡带孩子一同来参观的,不是“海归族”就是老外,却难觅本地孩子的影子,“性文化展”缘何成了上海青少年的“禁地”?

  外滩观光隧道公司营销总监张斌对此不无遗憾:“这个展览其实并没有将青少年拒之门外,相反,我们认为目前展出的展品是适合青少年的,家长和学校可以利用这个展览,对孩子进行性文化和青春期教育。”

  主办方:展览适合青少年

  讲解员领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这次展出的400多件展品是从达临文化艺术公司收藏的3000多件性文物和性民俗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对一些只适合性学研究及不太雅观、暴露面积过大的展品进行了“过滤”。她认为,展览适合青少年,特别是高中及大学学生,因为从初中阶段开始,学校已经开设了生理卫生和性教育的课程。

  而部分参观者也对主办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一位来自海运学院的大四女生在看完展出后认为,这些展品表现的内容大多很含蓄,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教育作用。

  学校:效果不如科普展

  为突出其教育性,主办方在展览中还专辟了青少年性知识科普区,并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更多的青少年前来参观。

  然而,浦东新区的几所学校对此却一致认为,让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性文化展有很大难度。“一是家长不一定能理解和认同,另外,集体参观的形式不是很合适,男女学生一起参观,容易在现场造成一些‘小波澜’。”一位心理辅导老师则认为,性文化展已上升到性文物展的高度,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内涵、认识到其文化价值,“其效果可能还不如一个青春期性知识科普展。”

  家长:觉得有些尴尬

  采访中,一位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带自己的孩子去看性文化展。“现在学校都有生理卫生课,即使要让孩子多了解一些性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谈心。”这位家长觉得,让孩子参观性文化展,赤裸裸地面对,毕竟有些尴尬。

  学生:能增长见识

  杉达学院大二的几位男同学也说自己不会去参观,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况且,即使去参观,也未必能看懂或受到太大的教育。与之相反,建平中学的一位高一女生则表示很想去看看。“多了解这方面知识,一是能增长见识,二是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专家:认识统一很重要

  那么,这样的性文化展究竟适不适合孩子参观?青少年是否能从中得到教育呢?

  上海市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认为:“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开放,中国历来对‘性’的话题有争议,但社会各方应尊重和面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教育和保护好成长中的青少年。”他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关键是家长、学生、学校在认识上要达成共识,那么参观性文化展的教育价值就会被放大,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只要三方中有一方还存在思想上的顾虑和“放不开”,那么“性”教育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倪国和丁华英)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