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抗战胜利60年:慈祥恺悌“佟菩萨”蹈死国难第一人

2005年06月01日 10:09

  中新社北京五月三十一日电 题:慈祥恺悌“佟菩萨”蹈死国难第一人

  ——访佟麟阁将军之子佟兵

              中新社记者沈嘉

  早年见过佟兵的人,形容他前额宽阔、激眉朗目,酷肖其父。而今老人年满八旬,神昂体健、达观慈蔼,不减族氏风范。

  其父佟麟阁,中国全面抗战后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冯玉祥描述他为“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劳,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

  对佟兵而言,父亲忠贞、坚毅、谦善的形象在六十八年的人世两隔中从未稍离。“父亲常教导我们要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以诚恳态度对人、负责态度任事’。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这些教导,我至今不忘。”佟兵说。

  据佟兵回忆,父亲治军严明,尝诵孔子“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等铭言教导部下。当时寇患日深,父亲每诏所部言及“衅将不免,吾辈当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众。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时为佟麟阁所部大学生训练班学员、已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的黄寿祺曾去信佟兵谈及,佟麟阁将军最护爱知识分子,虚心下问,关爱有加。

  据黄寿祺回忆,佟将军为人慈祥恺悌,军中皆呼“佟菩萨”。一九三六年,时任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佟麟阁曾对驻守北平南苑的官兵慨然陈辞:“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双目、割我双耳。”声情激越、闻者动容。

  身为人父的佟麟阁从不掩舐犊情深。他留恋孩子,但为了六个子女的学业,从未把他们带在身边。不论公务多忙,佟麟阁都让他们定期寄上作业和习字,亲自评判后寄返。

  他曾带着孩子们骑马翻山,遥望东北。佟麟阁感叹山河破碎,孩子们依偎着他,听父亲讲对岳飞民族气节的推崇,讲王祥卧冰求鱼敬母的故事。

  关于父亲最深刻的记忆被定格在一九三七年,那年佟兵十二岁。在“七.七”事变爆发后的二十天里,北平东四十条佟府大院里的人们一直忧心忡忡。平日警犬似的孩子此时却很静默,以前只要一有汽车笛声,他们就会飞扑出去,争着拿父亲的皮包、相机,握他的手或牵他的衣袖,父亲也会微笑地看着他们。

  此时南苑守土的佟麟阁,国而忘家。驻地虽与北平城近在咫尺,而佟父又患重病、引颈盼归,但佟麟阁只能移孝作忠,请妻子代奉高堂。佟兵事后从父亲随从副官王守贤处得知,战端起后,王守贤以为将军要回城省亲,故托其将存折代转老母。孰料佟将军反将自己颈上金十字架项链取下,让王守贤带回交与夫人留念。佟兵母亲收到项链后,知道丈夫殉国心意已决,不禁泪洒衣襟。

  当佟兵再见父亲时,已是被红十字会从战场抢回的父亲遗体。七月二十八日,北平大红门一战中,佟麟阁将军以身殉国。

  时为情势所迫,佟兵只得和姐姐把父亲灵柩安置于一寂静古刹柏林寺内。慈悲方丈仰慕其父品格,冒死借厝,并将秘密严守八年。

  为避日军报复,佟兵和家人更名改姓,迁居陋巷。佟将军没给家中留下富裕财产,佟夫人便以孱肩担起十数口人的维生之计。直至一九四六年,北平为佟麟阁举行隆重公祭大典,将军忠骨始得安眠香山故居。

  念及于此,佟兵声情激动,“不能忘记国耻,不能不缅怀先烈。这不是轻而易举的胜利,要知道胜利是用怎样的代价换来的。”

  佟麟阁生平敬重的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斯言亦适用于将军。报国敢云天职尽,将军已可含笑枕青山。(完)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抗战胜利六十年:抚顺战犯管理所化改造战争恶魔 (2005-05-26)
·抗战胜利60年:日本战后遗孤在中国得到伟大母爱 (2005-05-25)
·抗战胜利60年:东北14年抗战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05-05-24)
·专家指出:海外华侨为华南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05-23)
·抗战胜利六十年:东北沦陷史研究要推出一部正史 (2005-05-23)
 
专题网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打印稿件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