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 |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科 教|图片|图片库|图片网
时 尚 |汽 车|房 产|视 频|商 城|供 稿| 产经资讯 |出 版|广告服务|演出信息|心路网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教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韩拟联手将端午节“申遗” 专家质疑其可行性

2005年06月07日 09:09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新闻晨报报道,“韩国将申报‘端午节’作为本国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曾在去年引起轩然大波。6日下午,记者获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月11日)这天,中韩两国的民俗专家、学者将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希望两国可以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与会民俗专家之一,北京市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巍于6日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韩国民俗专家早在去年就表示了‘联合申遗’的意向。”

  韩国专家去年就有意“联合申遗”

  高巍介绍说,去年年中,乌丙安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韩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引起各方关注,“这时候,韩国专家就表示:愿意和中国一起联合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韩国专家有此表示,但我国官方和社会团体对这个提议一直都没有作出回应。这次,我们就借端午节的机会召开一个中韩专家的研讨会,一起讨论‘联合申遗’的事。”据悉,韩国的民俗学者还将在研讨会上全面介绍韩国“端午祭”的所有活动。

  据高巍介绍,世界上都公认端午节最早是从中国开始的,后来逐渐传到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虽然韩国的端午活动发源于中国,但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联合申遗”会带来双赢的结果

  谈到中韩“联合申遗”,高巍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双赢”。

  “端午节发源于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中韩两国的共识。但是韩国的端午活动经过20多年的培育、打造,已具相当品牌,市场运作也相当成熟,在韩国是全国性的重大节日,每次举办的规模和声势都相当巨大。本来文化就是相互交融的,中韩两国‘联合申遗’应该是‘双赢’的结果。”

  高巍告诉记者,“联合申遗”只是此次研讨会的内容之一,会议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当下中国应该如何弘扬端午节”:“以前过端午节,我国也有很多传统的庆祝仪式,但现在很多人说起端午节,能想到的就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了,很多庆贺节日的老传统活动正在被逐渐淡忘。这点,我们就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他们非常重视端午祭,还将这一传统节日打造成极具市场的品牌”。据悉,早在1967年,韩国就将江陵端午祭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

  同时,与众多民俗学者一样,高巍认为应该将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只有先提供了传统节日放假的机会,人们才会认识到传统节,再在节日中注入传统活动内容,这样弘扬传统节日就有了基础。”

  “联合申遗”并不容易

  高巍同时坦言,“联合申遗”并不容易:“虽然两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至今,中国还没有和任何一个周边国家‘联合申遗’过,所以单从操作角度上讲就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估计并不认同中国和韩国‘联合申遗’的做法。”

  对此,高巍说:“我觉得我们的目光应该远一点,胸怀应该开阔一点,我们中国一向有追求‘共融合’的文化根底,如果‘联合申遗’有利于端午节的进一步发扬壮大,我觉得这个提议是有前途的。”

  但是,一些专家还是对“联合申遗”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端午节与端午祭名称相近但内涵不同,根本不具备合作基础。同时,按照法定程序,非物质遗产申报应由政府进行。此前,文化部曾表示,目前中国正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遗”。(徐惠芬)

 
编辑:吴歆】
:::相 关 报 道:::
·不划龙舟不吃棕子:在韩国体验江陵端午祭
·一民俗专家呼吁将端午、中秋、重阳定为法定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打印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