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 汽 车
房 产|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 文 教 育|视 频|商 城|供 稿|产 经 资 讯|广 告|演 出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关键词1: 关键词2: 标题: 更多搜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两会前瞻:居民致贫最大因素 医改教改破题求解

2006年02月25日 08:27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四日电 题:医改教改破题求解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二月六日,五十五岁的乡村医生马文芳走进中南海,参加了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座谈会。面对总理,马文芳说了一句大实话:“农民看病难,乡镇卫生院存活难,做一个乡村医生更难。”

  温家宝召集这次座谈会,是为了征求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可以预见的是,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另一个与老百姓利益攸关的教育收费问题,也是人们期盼在今年“两会”上看到解决途径的一大热点。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教育和医疗支出,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致贫的最大因素。

  去年七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临近岁末,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使人们对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指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教育界,“教育公平”是贯穿二00五年全年的一个关键词。由于国家投入的不足,中国各级教育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校的高收费、经营、创收来支撑的。这种发展模式加大了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造成对教育公益性、公正性的极大伤害。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个基本的取向是“市场化”。然而,这种适用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思路,进入到医疗和教育领域是否合适,正在引发激烈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医改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而许多教育学者也认为,肇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育产业化”,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遭人诟病之处。

  显然,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市场化”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在过去的一年中,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不同场合表示,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卖光、改净”,政府集中财力办好一批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的基本医疗服务。

  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多次强调,反对教育产业化,坚持教育的社会公益事业属性。而一向以“敢言”著称的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则把这一观点表达得更为直率:教育是一个体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部门,产业化会毁掉教育事业。

  从今年起,中国各地将陆续建立一批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用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治需要。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将于二00八年在全国普及。

  而对于那些因担心交不起学费而发愁的农村学生和家长来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让他们服下了一粒“定心丸”:从明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种种迹象表明,倡导“执政为民”的本届中央政府,将投入更大的精力关注民生议题。无论是医疗改革抑或教育改革,其最终目的是让大多数人受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改革过程的公正性和改革政策的合理性。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广告服务-【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备050043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