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2)

2010年09月21日 09:3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逼”出来的国产化需求

  2004年3月,对于岭澳核电项目二期工程而言,是个历史性的节点: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将之确定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实现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四个自主”,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70%。回顾那一刻,中广核岭澳二期项目副总经理肖钧感触良多,“市场‘逼’得我们不能不国产化,但这不是好高骛远,中国核电为这一历史任务已经积蓄多年,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功底。”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9年12月31日发表的数据,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37台,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目前,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9亿千瓦,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5.4%。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根据2007年10月颁布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迅猛发展的核电产业已经使得我国在全球核电开工装机容量和规划装机容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大陆23台在组建核电机,占全球在建机组的40%。

  然而,我国既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核科技产业仍需急起直追的大国之一。

  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通过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等核电机组的建设,目前我国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不断提高核电机组建设和运营的技术水平,提高核电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如何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核电品牌,避免在核电产业实现“大国崛起”的进程中受制于人,仍是对中国核电人的一大艰巨考验。

  对此,中广核工程公司总经理束国刚深有体会。这位曾经长期在科研工作一线奋战的建设者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中国核电产业“引进——创新”起步于大亚湾,“基本上可以说是外国专家手把手地教”,到岭澳项目一期,主要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17%,项目设计还基本上由外方主导,核心设备的生产制造还刚刚起步,“抛开其他不说,光降低成本一项任务就不容易推进,遑论其他。”

  市场环境也让缺乏国产化能力的中国核电时遭阻碍。郑东山回忆说,2007年,就在中广核某建设项目正在紧要关头之时,某发达国家跨国厂商出于种种考虑,故意拖延、推迟交付一主要设备核心锻件,由于国内还不能生产,企业蒙受了相当的损失,“当年被‘卡死’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自主生产制造能力,就不能不让人卡脖子。市场‘逼’我们的国产化道路只能快马加鞭,不能犹豫迟缓。”

  在一些专家看来,中国推进核电产业的国产化能力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郑东山说,规划产业目标宏大、国家实力日益雄厚和核电科技不断发展,这些因素推动中国在3~5年之内有望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核电产业大国并且参与到全球产业竞争之中,“这一过程中,中国核电产业决不能因为缺乏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和自主品牌而变成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打工者’。我们不能闷头建设生产,让外国核电厂商供设备、做项目;我们赚小钱,人家赚大钱。这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一定要在这一过程中,也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核电装备生产强国之一。”

  为什么选择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中广核集团有关人士认为,这与该项目采用的CPR1000技术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在役核电站的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改进、发展潜力有直接关系。

  据介绍,CPR1000是中广核集团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以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为基础,通过渐进式改进,形成的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技术方案,其中实施了15项重大技术和40余项其他技术改进项目,包括全数字仪控系统、18个月换料、半速汽轮发电机、CPR1000施工管理技术改进等。按照该方案批量建设核电站,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我国核电的竞争力,形成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上官斌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事实表明,通过持续推进CPR1000技术方案国产化进程、从大亚湾到岭澳一期再到岭澳二期,电站单位千瓦造价分别从2000美元降低到1800美元和1550美元,考虑到后续项目的规模效应,这一成本可能到1270美元左右,接近当前欧美主要核电建设承包商建设成本的一半,届时中国核电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可想而知。

  推进国产化进程并不是毫无争议的“一边倒”进程。束国刚说,“国产化进程不可能不对国外原有的技术方案作出调整和改进,有的还存在一定风险,比如采用数字化仪控等,就要对整个设计方案重新展开大量计算,因此引发的争议不小。有人说,核电效益这么好,国外方案也很成熟,就算技术旧一点也没关系;但回过头来看,现在国家正在制定和执行新的核电规划,我们推进国产化,就等于为国家在建的40台机组的建设、运营节省了大量成本,同长远效益相比,短期‘阵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现在,在束国刚看来,国产化进程的推进尽管还只是个开头,但已经让中国核电产业呈现“脱胎换骨”般的变化,牢牢将市场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中。他说:“现在我们有信心做到100%的国产化,但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在形成了国产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有了自由选择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权利。我们未来计划将国产化率保持在85%左右,这不表示最核心的15%我们做不了,而是更主动地掌握国际市场资源调配的主动权,合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