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4)

2010年09月21日 09:3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核电产业群“呼之欲出”

  中国核电产业在逐步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运营的时候,中国核电产业链条也在蓬勃发展的核电建设大潮中日益强壮,一个囊括国内三大动力集团及各类建设、配套企业、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核电产业高新科技群也已经“呼之欲出”。

  郑东山说,核电站建设的自主化、国产化具有导向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吸收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优势力量,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集群多边多赢,为核电装备制造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基,“如果说自主设计的快速发展激活了中国核电工程设计能力的这个点,那么自主制造的蓬勃发展,则打破了国外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垄断,带动了核电产业上下游的一条链,盘活了相关行业的多个面。”

  2005年3月18日,岭澳核电项目二期工程主体设备供应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签订。与以往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签订类似合同时不同,签字台前是清一色的国内企业。自此,中国核电民族制造业自主制造开足马力,奔向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2009年2月9日,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与国内50家国产化骨干企业共同成立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联合研发中心以提升国内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为目标,以核电建设项目为依托,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原则,共同致力于中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研制和开发。

  东方电气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介入百万千瓦级核电生产制造领域的企业。上个世纪末,东方电气公司以分包商的身份参与了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主承包的广东岭澳一期100万千瓦级核电的生产制造。进入21世纪,以东方电机为代表的国内发电制造企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技术创新和制造能力快速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底,东方电机参与了广东岭澳二期100万千瓦级核电生产制造权的竞争,2005年5月东方电机最终以主包商的资格获得了广东岭澳二期两台100万千瓦级核电常规岛发电机生产制造合同,国外企业作为技术支持方参与分包。

  东方电气集团为了适应中国核电装备市场的需要,专门抽调集团内部技术最过硬、经验最丰富、工作能力最拔尖的精兵强将成立了核电事业部,满足业主公司对产品大批量增长并且日益严格的要求。这一项目的获得对东方电机进入核电生产制造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东电在核电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抢占了核电市场制高点,推进了核电国产化进程,加快中国核电的推广和应用。

  2009年6月15日,首台国产化反应堆压力容器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制造完工,应用在岭澳核电站二期2号机组中,标志着我国核电产业链整体升级,进入核电站核心设备研发生产阶段。

  肖钧说,在推进国产化、自主化过程中,他最深的感触之一就是需要形成科研和市场需求的严密对接。为了保障产业群能在国产化进程中形成合力,岭澳二期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每个月都要统计数据、调查症结,同时奔赴各上游厂家和科研机构对相关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这个过程投入巨大,但我们考虑到,各企业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甲、乙方关系,而是中国核电产业群对形成战略合作能力的一种摸索,值得付出。”他说。

  有核电产业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说,目前我国东方、上海、哈尔滨三大动力集团,无论是材料供应还是设备制造,都已经具备了较为全面的生产能力,“仅东方电气在广州南沙的生产基地,就可以达到年产五六台套大型核心设备的能力,而具备这样能力的企业在我国目前还有三四家,每年供应20台套大型核电站设备不在话下,这一能力甚至可以说是独步全球。厚积薄发,中国核电产业的国产化效果,由此可见一斑。”郑东山说。

  带动的产业链布置生产设备这一环节。“大工程”要求建立“大团队”,在岭澳二期自主建设过程中核工业华兴公司、中建二局、核工业二三公司、山东核电工程公司、东北核电建设公司通力合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7年,华兴公司作为劳务输出方首次参与在外国专家和管理人员管理下的“四国三方”的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自此,华兴公司核电建设之路从零开始。及至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华兴公司以岭澳一期土建总承包商的身份参与,除了聘请5位外方专家对一些关键技术把关指导外,其他工作均由公司内部或与国内有关企业联系来完成。

  华兴人充分利用与法国法玛通、加拿大AECL、俄罗斯ASE等国外核电设计建造工程公司的合作机会,积累了各种核反应堆工程的建造经验,消化吸收了国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建造技术。成功开发出30多项科技创新技术、工法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工法奖,形成了数百项科研技术成果。

  目前在岭澳二期项目施工中,华兴的核电自主化建设能力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外方专家不再出现在技术专家行列,自主化之路迈上一个全新的高度。肖钧说,在岭澳二期项目进程中,最大的一次冲击来自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由于很多制造企业受到地震影响,一些核心设备的生产制造一度被迫拖延、中断。但由于中国具备了国产化能力,地震最终没有对岭澳二期如期完工造成实质影响。

  “事实上,我们的进度还比我们向国家承诺的提前了两个月以上。很多设备没有完成总装,就直接拉到工地进行装。这表明中国核电工程建设能力有了长足甚至根本性的提高。”他说,“未来中国核电产业绝不只是某个承包商走上国际舞台那么简单,在国产化方针指引下,中国核电正在积聚形成‘产业航母群’的力量,未来集体‘出海’打天下的光明前景清晰可见。”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