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3)

2010年09月21日 09:3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主设计奠定自立基础

  束国刚介绍说,总投资达到110.8亿元人民币的岭澳二期项目安装管道长度达到300公里,敷设各种电缆总长则超过3000公里,所有设备重量达到6万吨,设备件数达到7.7万件,总共由284家企业提供。

  “二期项目总共包含230个系统,其中仅核岛就有各分系统70多个。国产化就意味着这些项目从设计到安装、运营都由中广核自己承担,外方只能扮演辅助角色,这就要求总承包公司项目管理能力达到很高的水准,这和大亚湾建设管理时期、外方专家扮演决定性角色有着本质性的差别。这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中国推进引进核电技术方案国产化进程不得不面对的。”郑东山说。

  目前,国内核电工程设计还是制约中国核电事业走向世界的一块短板。如何让“广核设计”、“中国设计”走上世界核电市场竞争的舞台成为始终萦绕在广核人心头的大问题。2006年,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家提供专业化核电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及在建核电工程和投运电厂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设计公司走上飞跃之路。

  秉承“专业设计、技术为先、优质服务、创新发展”的宗旨,设计公司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繁重的工作:以岭澳核电站二期的总体设计及常规岛初步设计为起点,在随后的阳江核电站一期前期总体设计和台山核电站、陆丰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的可行性研究,广东三江流域、江苏、山东、四川等核电项目的前期选址,辽宁红沿河项目的全厂总体设计及初步设计等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岭澳二期常规岛设计工作经验的积累,核电站常规岛设计自主化已经基本实现,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在红沿河核电站1、2号机组的初步设计中,凭借‘自主化’能力大大减少了设计过程中与外方沟通、修改、确认等环节,至少提前12个月完成常规岛的初步设计。在宁德核电站的常规岛初步设计上,一举创造了耗时仅7个月的国内纪录。

  以岭澳二期项目为例,束国刚说,岭澳核电项目二期主体工程建设与岭澳核电站一期在同一相对时点相比,1号机常规岛提前1个月、2号机核岛提前2个月浇注第一罐混凝土,1号主泵泵壳超前1个月,汽轮机低压缸超前2.3个月,发电机超前5.3个月,核岛土建超前1.5个月,核岛安装超前1个月;而面对上游设计、主设备和DCS供货延误等困难,全力以赴确保“承重墙”的质量和工期,在岭澳二期一号机组各分项工程完成情况中,一号机核岛土建超前1.5个月完工,常规岛、主泵泵房、核岛安装提前1个月完工,汽轮机低压缸超前2.3个月完工,发电机超前5.3个月完工,1号机组提前16天完成“冷试”。

  而且,肖钧说,作为一项创举,岭澳二期是国产化品牌核电技术方案第一次使用数字化仪控系统,风险高、难度大。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核电建设速度与以往相比也是持续进步。目前,中广核核电站单项目施工周期最短可以压缩到54个月,主管道的焊接可以从一期项目的140天压缩到二期项目的100天,同时主设备安装的精度和质量还要比一期高。

  他自豪地说,“不论是蒸发器、压力容器、稳压器的吊装,都从以往的一个月改为最短十天;一期项目,我们做这些任务还是需要法国人的技术支持,现在已经完全独立完成;大亚湾建设时最多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外籍专家在场,现在整个工地也只有几十号人,大部分还是设备供应商。一句话,我们已经把‘外国拐棍’扔到太平洋里去了。”

  束国刚认为硕果还包括项目管理能力的飞跃:“正是要不断推进国产化能力,以岭澳二期项目开工为起点,我们探索以‘前后台分离,后台支持前台’的方式构建起了专业化服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通过后台发挥资源整合和集成服务的优势,通过前台与具体项目的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的最佳效果。”

  “作为国内目前承担核电建设项目最多的核电工程公司,随着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的建成,一大批有经验、有能力的核电施工管理骨干将迅速成长。”郑东山说,中广核工程公司已具备“多、快、好、省”地建设多个核电机组的施工管理能力,“我国用20多年的时间,建了11台核电机组;2005年以来,在建的核电机组达到25台。这和我国核电产业国产化、自主化能力不断提高密不可分。只有具备自主建设的能力和基础,我们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核电大国、核电强国。”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