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5)——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财经中心

“岭澳二期”开辟核电中国道路(5)

2010年09月21日 09:3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瞄准国际市场

  从17%到70%,郑东山说,“飙升”的国产化率给人最明确的启示在于,强有力的规划是推动产业迈上正规的最为重要的保障和支撑。根据2007年10月颁布的《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

  郑东山说,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中央政府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规划的颁布,推动了我国核电企业科学安排建设项目的部署、资金的筹措和厂址前期工作的准备。

  “如果没有这个规划,核电机组设计的标准化和设计力量的调配、设备制造企业优先安排核电生产计划、下决心投资进行生产工艺的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和工业装备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也不可能为核电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有计划的培养明确方向。”他说。

  有关人士认为,增强核电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对核电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核电得以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岭澳二期的建设为我国2020年核电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实可行的过渡型技术方案,也为我国核电产业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是否参与国际商业市场竞争,既取决于我国核电产业自主品牌建设的能力,也是我国核电产业面临的一个战略方向性问题。当前,我国核电进入了“大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到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接近目前商业运行总量的4倍。换句话说,国内订单纷至沓来,为什么还要投入精力开拓国际市场?

  束国刚说,国内项目是主要的,但国际上也要做:一是国际项目从技术方案到市场都可能与国内项目形成互补;二是从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高度看,核电是大国实力的标志与象征。作为国际经济和政治角力中的关键一环,中国绝不应当缺席国际核电市场。

  郑东山说:“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同时,鼓励企业参与世界核电市场,这更能表明中国的出发点也是对世界负责,我们的核电产业确实加强了安全保障,也真正节约了能源,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他分析说,今后一段时间内,“借力”发达国家企业,以合作方式进军国际市场,将是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过程中,中广核将以CPR1000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管理累积的经验和技术能力,积极在合作中吸收、消化国际三代和四代先进技术方案,以大大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实现独立自主开拓国际市场的长远目标。

  目前,通过岭澳二期等多个核电项目的工程建设,以中广核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核电产业群已拥有核岛、常规岛、电站配套设施等全方位AE功能,业务范围覆盖设备设计、设备采购和成套、调试等领域,已全面具备核电供应商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而随着CPR1000技术在全国多个核电项目的广泛应用,已形成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建设效应,国内也已形成核电工程建设完备的产业链。

  当前,中广核集团承担的全厂总承包核电项目多达5个,这些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进展良好,进度和投资尤为突出,与国际上大部分在建核电项目面临的进度延误、投资飙升状况相比,具有较大优势。2008年9月,以自主品牌核电技术参与土耳其核电项目竞标为标志,国际合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引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中广核集团主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核运营组织及其他国家的核电站建立联系,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将国际最先进水平作为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目标,持续提升核电建设运营业绩和自主化能力。

  在东南亚地区,中广核集团已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计划发展核电的国家建立了合作、沟通、交流的渠道。目前,中广核集团已在越南设立了办事机构,并与越南科学院、越南电力公司在河内联合举办了“中越核电发展经验分享与合作”研讨会,加深了越方对中广核集团核电品牌和技术的了解。同时,中广核集团还与泰国国家研究中心和泰国核技术研究院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今后将在核电技术信息交流、人员培训、核电项目前期工程和技术支持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

  在欧洲地区,中广核集团与AREVA集团就核电工程国际合作签订了协议,双方决定以CPR1000核电技术和第三代核电技术EPR为载体,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化合作的深化,不仅使企业加快发展和中国核电产业走出国门,也促进了企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非洲地区,中广核集团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共同进军南非市场。作为2010年下半年重点目标市场,中广核集团将赴南非推介中广核品牌与CPR1000+技术,并已于2010年5月4日邀请南非国有企业部组团到大亚湾考察,就双方的潜在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些都是中国核电产业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进军全球核电市场的“试水”举动。

  尽管我国核电产业“走出去”前景广阔,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三十年的成长经历还是太短,国际化进程中对于产业政策扶持的要求也更高。有关专家建议说,由于核电项目投资大、建设工期长,我国核电企业竞争国际项目时可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贷款政策、出口信贷、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此外,有关部门也应积极架设政府间合作平台,为我国核电企业境外工程尽量争取机会。

  郑东山说,尽管国家将数倍于以前的核电建设任务交给我们承担,但现在的发展速度大约还只是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高峰期的一半,“要实现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要完成国家交给的核电发展重任,关键在于采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在于队伍的培养,在于专业化的管理。我们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管理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我们有信心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记者王攀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