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油价形成机制:调整周期太短会伤及经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聚焦油价形成机制:调整周期太短会伤及经济

2010年10月28日 08:4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聚焦油价形成机制

  2008年12月19日,国家出台并正式实施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试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经过12次调价 “大考”。每次调价都会伴随着社会上对价格形成机制的质疑和批评,主要体现在:这种机制反应不灵敏、22天时间过长、跟涨不跟跌等。

  本月25日,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宣布26日起上调油价后透露,拟在年内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修订。目前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过长,存在容易引发投机行为、出现销售商囤货推价等现象,调整后的新机制将缩短调价周期,同时考虑调整4%的调价幅度。怎样的价格形成机制才是科学的、合理的?今天,我们邀请了3位国家能源专家、石油行业分析师来对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深度剖析。

  国内油价滞后于国际油价

  NBD:发改委于本周二上调了国内油价,距离6月1日——上次调整油价时间已接近5个月。在这5个月里,国际原油价格上下波动频繁,曾触上调“红线”,也被认为曾触下调“红线”,但是油价一直未动,如何看这个现象?

  林伯强:是否继续严格执行目前的调价模式,已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各界对于油价变化的预期确实出现了屡次落空,关键是当油价波动比较大的时候,由于条件的不满足而导致长时间不调油价,会使油价形成机制和政府的公信度受到公众的质疑。

  NBD:未调价的时间里,部分地区出现了油荒,已经很长时间未曾出现的“批零倒挂”也重现江湖,已运行一年多的油价形成机制存在哪些问题?

  钟健: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是由三个因素构成的:其一,国际油价变动引发的市场预期对市场的作用;其二,供求关系及对市场的作用;其三,竞争激烈程度及形成的“竞争折价”对市场的作用。政府多次调价的初期,市场上就呈现出规定价与实际价大幅度差异的局面,使政府的规定价失去了指导意义,其中的原因就是注重考虑了国际油价,而太少考虑供求关系、竞争程度对油价的影响。油价形成机制再调整时,应加强或弥补另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供应关系状态对油价的作用;市场竞争程度对油价的作用。

  林伯强:实行油价形成机制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在石油定价方面决策的透明度,但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相比存在明显滞后性,也使得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初衷大打折扣。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