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坎昆气候大会背后的战略竞争(2)

2010年12月08日 11:41 来源:世界新闻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抓住机遇,有望收获“碳政治”第一桶金】

  ●中国持靓丽成绩单出席坎昆气候大会

  新华社11月29日电:数据显示,中国“十一五”前四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76%,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这些成绩告诉坎昆,中国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脚步越来越急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北京利用坎昆改善形象

  德国《新苏黎世报》12月1日报道:现在,北京想在坎昆峰会上去掉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谈判时所留下的不良印象。因为对这个大会的期待甚小,中国人确实可望得到一些积极的报道。北京的谈判代表黄惠康在准备阶段暗示中国在一个关键的分歧点上会向西方工业国家妥协,即对中国的排放统计之审核。

  评:庆幸的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功地抵制了美欧给发展中国家设置硬性减排指标、以及援助资金与介入性监督、检查挂钩的企图。

  当然,仅靠这样的防御,是无法彻底化解“碳政治”的风险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还应最大限度地把握“碳政治”的机遇。评论员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做的工作和准备,在全世界都可以算得上最好的。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中国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发展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并将其与中国的产业升级政策结合到了一起。

  “碳政治”的第一个产生收益的环节,是在制造业上,在这方面,让美欧都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是,中国在新能源制造业方面,由于采取了正确政策,辅以充裕的资金,竟然搞得风声水起。

  风能产业、太阳能产业,乃至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材料,中国都以世界领先阵营的位置,与美欧展开竞争,虽然在某些领域的研发落后于美欧,但总体而言,这已经不是代差级别的距离,而是同一起跑线上的差距。在有些方面,甚至领先于美欧,比如新能源汽车将以电机取代发动机,中国虽然在汽车发动机方面远远落后,但在电机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点,中国的高铁机车已经给予了无可辩驳的证明。2010年的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话题是“稀土政治”,稀土作为新能源的核心级别的材料,绝大部分掌握在中国手里。

  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以及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加上中国的产业政策,已经让“碳政治”的第一桶金,意外地落到了中国手里。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上,唯一的一个新能源产品的广告,就是中国的英利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

  从原材料,到制造产业链,再到应用,中国以积极姿态,站到了新能源产业的第一线,而这一点,既让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占到了“碳政治”的高点,也让中国以实际的新能源产业,获得了未来新能源产业利益的制高点。下面我们再看两条消息……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